advertisement

前《東張西望》女神利穎怡於日前宣布順利誕下寶寶,並於IG分享BB出世的影片,除了抱著寶寶的溫馨照片,更曬出BB的小腳仔,十分可愛。原來BB出世得來不易,利穎怡更初嘗「食全餐」之痛,最後以剖腹形式迎來BB出世。開刀媽媽在產後需要加倍護理傷口,若選擇餵哺母乳,亦需要更積極細心的部署,以下將與大家分享剖腹產媽媽的4大護理重點。

利穎怡
前「東張女神」利穎怡日前宣布BB出世。(圖片來源:IG@joannyle)

利穎怡
利穎怡在陀B最後一星期經歷了不少困難,最後緊急決定開刀。(圖片來源:IG@joannyle)

新手媽媽利穎怡「食全餐」激動爆喊

利穎怡在貼文中透露,分娩過程可謂「食全餐」,從開刀到自然分娩再回到開刀,驚心動魄。利穎怡更拍片記錄心情,她於片中透露,於生產的一周遇到困難:「喺呢個星期,我喺你身上學習到,你嘅堅毅不屈,由本來應該開刀到自然分娩再到開刀,第一次聽到BB嘅喊聲真係覺得好神奇」。

利穎怡
利穎怡最終剖腹誕下BB。(圖片來源:IG@joannyle)

剖腹產媽媽4個護理重點

利穎怡曾經選擇自然分娩,最終以剖腹產形式迎來BB出世。在香港,腹剖產是不少媽咪的選擇,而開刀媽媽在護理方面的需要與自然分娩媽媽稍有不同。以下為大家詳述剖腹產媽媽的4個護理重點:

 

剖腹產媽媽護理重點 (1) 切忌太早開始運動

許多媽媽都急切希望產後盡快恢復身形,但開刀生B後腹部留有傷口,切記不宜操之過急。醫護人員都會鼓勵媽媽盡早下床輕微活動。在產後6星期內,運動應以溫和的盆底肌及正確呼吸訓練為主,此階段必須避免進行任何需要腹部發力的動作,例如仰臥起坐或平板支撐。

瑜伽
瑜伽除了可伸展四肢之餘,特定動作可鍛練盤骨底肌肉,幫助身體復原。

直至產後6星期,經醫生確認傷口癒合良好後,方可逐步開始低強度運動,如散步、瑜伽或輕微的核心訓練。開刀生產的媽媽切記務必量力而為,一旦感到傷口不適,便應立即停止及前往就醫。

 

剖腹產媽媽護理重點 (2) 攝取高纖維食物勿過早進補

剛接受完手術的產婦,飲食必須特別謹慎,因為麻醉藥物及手術過程均會對腸道功能產生影響。在手術後,產婦可能會有腹脹感,必須待腸道排氣(即俗稱的「放屁」)後,方可從米水、清湯等流質食物逐漸過渡至稀粥等半流質食物。

傳統中醫常建議的溫燥補身食物,例如薑醋和麻油雞等,但開刀媽媽不宜過早進食,應等到惡露排清,以及傷口復原穩定後才開始進補。此外,為預防剖腹產後常見的便秘問題,建議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如蔬菜、水果及全穀類。以防止產後用力排拉扯到腹部傷口。

番薯
剖腹產媽媽注意多吃高纖食物,有助預防便秘。

剖腹產媽媽護理重點 (3) 抱BB時須小心傷口

開刀媽媽最擔心在抱嬰兒或哺乳時,不小心壓迫或拉扯到腹部傷口。在抱起BB時,應盡量將嬰兒靠近身體,利用手臂來承托重量,避免以腹部硬撐。哺乳時,可利用枕頭、月亮枕或採取側躺餵奶的姿勢,以分散嬰兒的重量,或考慮以揼奶代替親餵,爭取時間休息復原。

抱BB
為了加速腹原,抱BB時也需要特別小心。

剖腹產媽媽護理重點 (4) 精心安排促進母乳餵哺

開刀生產的媽媽,上奶時間可能與自然分娩媽媽略有差異,但無礙開刀媽媽成功進行母乳餵哺。只要產婦情況穩定,在產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內便可嘗試讓嬰兒埋身吸吮,以刺激乳房泌乳。

利穎怡
利穎怡剖腹產BB後努力準備上奶,以母乳餵哺寶寶。(圖片來源:IG@joannyle)

此外,無論嬰兒食量多少,都必須定時刺激乳房,例如每兩至三個小時餵哺或揼奶一次,向身體發出持續製造母乳的訊號,上述方法均有助上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