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星期踏入中秋節,天氣明顯轉涼、風高物燥,亦是流感等傳染病的高峰期。家中育有嬰幼兒,如何幫小朋友保健養生?以下與大家分享嬰幼兒入秋保健養生 5 大規條,為小朋友防病強身、增強免疫力,助子女健健康康渡過秋季。
入秋幼兒保健重點1:多喝開水、小心流鼻血

入秋風高物燥,食粥可以為身體補充水份,平時亦應該多讓孩子喝水,因為入秋後天氣明顯乾燥,不過要避免甜味飲品,以免影響孩子健康。如果孩子抗拒飲水,可以菊花茶、烏梅湯、金銀花水代替。踏入秋天,不少時令水果也是為身體補充水份的上佳選擇;也可以讓孩子多喝蔬菜湯,幫助保持體內水分平衡。
另外,部份幼兒鼻黏膜較薄,天氣乾燥會令他們鼻黏膜變乾,如果小朋友有挖鼻習慣,分分鐘會流鼻血。所以媽媽們要叫小朋友多補充水份、少吃煎炸食物,晚上可以在床邊可以放一杯水。若情況持續、嚴重,記得要多去看醫生。
入秋幼兒保健重點2:避免燥熱食物、注意潤膚

夏天天氣悶熱令人胃口大減,立秋以後,大人小朋友的食欲也有回升之勢,但切記不能暴飲暴食,進補還未是時候。從中醫角度,踏入秋天要「收肺氣」,可多食帶酸味的蔬果,如橙、檸檬、奇異果、番茄等。
除了注意飲食,秋天天氣乾燥之下,亦要注意潤膚。秋天的天氣是會愈來愈乾燥,小朋友的皮膚比大人敏感,若媽媽覺得太乾才開始為小孩塗潤膚霜,可能已經太遲。所以各位媽媽,要記得定時為小孩塗上一些成份天然的潤膚霜,好好保護他們的幼嫩皮膚。
入秋幼兒保健重點3:營養均衡 防病養生
(圖片來源:IG@lucy.is.good)
天氣轉變小朋友容易生病,在飲食方面要多加注意營養均衡,此時可多吃牛奶、豆類、魚、肉等高蛋白質食物,補充身體營養。另外主食方面可考慮以高纖食物代替米飯作為主食,例如粟米、全麥面包、小米、黑米等五谷雜糧,亦可多吃各類蔬菜,幫助小朋友調理腸胃及預防便秘。
食療推薦 — 陳皮川貝燉雪梨
材料:陳皮 10克、南北仁 10克、大雪梨 2個、川貝3-5克
做法:陳皮浸軟後切幼絲,川貝研碎備用。雪梨近頂部處切開挖走梨心和核,保留梨皮,將梨分裝在兩個小燉盅內,平均加入陳皮絲、杏仁、川貝,隔水燉1.5小時以上即可。
入秋幼兒保健重點4:加倍注重衞生 預防腹瀉等疾病

入秋後是輪狀病毒性腹瀉的發病高峰期,3歲左右的孩子最易「中招」。加上暑假以後小朋友回到學校上課,此時要多加注意飲食衛生,少吃生冷食品。
另外要多注重食具和玩具的清潔,多清為孩子日常用品清潔消毒,包括玩具、食具等;更要教導小朋友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接觸口鼻前、進食前,記得洗手,預防流感、腹瀉,以及各類疾病的傳播。
入秋幼兒保健重點5:早晚運動 防病健身
(圖片來源:IG@misselvani)
秋冬天動物會進入冬眠狀態,人類雖然不會冬眠,但此時新陳代謝會減慢,進入休養生息的狀態。踏入秋季不宜進行太多激烈的運動,但應注意增加溫和、恆常的溫和運動。
家長可於每日早上和傍晚時份多帶孩子室外活動,有助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使孩子全天保持活力。由於中午天氣仍酷熱,應盡量讓孩子避免室外活動,但亦要避免帶孩子出入冷氣場所容易着涼。此時防曬物品、外套、飲用水等物品隨身就更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