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兒童性早熟,是指小朋友過早踏入青春期,出現過早發育的情況。有醫生指,在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有部份女孩子,出現過早發育的情況;而且更有男生例子。當中有女孩 5 歲出現胸部變大、9 歲初經個案,而外國亦有男生 9 歲出現睪丸變大的現象。小朋友快高長大是大部份家長的願望,但兒童性早熟有何不妥?對孩子健康又會帶來甚麼隱患?

兒童性早熟
兒童性早熟症狀包括太早來經、太早胸部發育等。(示意圖)

何謂兒童性早熟?

女孩在 8 歲前出現胸部發育、男孩在 9 歲前出現第二性徵及手腳快速成長,即所謂的性早熟。若女孩已月經來潮、男孩已變聲並有喉核,表示有兒童性早熟問題。

男孩也有性早熟,症狀包括太早「變聲」、太早出現睪丸變大等。(示意圖)
男孩也有性早熟,症狀包括太早「變聲」、太早出現睪丸變大等。(示意圖)

兒童性早熟有何問題?

若兒童已開始出現上述情況,表示青春長高期已過了一半。可以預期兒童長高的速度會漸趨緩慢。此情況或致兒童未來身高偏矮,建議家長若發現兒童性早熟,應該盡早正視及求醫。

兒童性早熟
太早出現胸部發育情況除了影響孩子心理,亦顯示發育期已過了超過一半,長高空間已無幾。(示意圖)

導致兒童性早熟的原因是甚麼?

醫生評估兒童性早熟原因時,會首先排除並治療病理性原因,以及環境賀爾蒙之外在影響因素。

男孩或女孩出現性早熟,有可能是食用過多含性荷爾蒙的食品,例如雞皮、雞屁股、雪蛤、蜂王漿等,日常生活中接受過多的感官刺激,亦可能導致暫時性的性早熟。

醫生指出,有 7 至 9 成以上性早熟的女孩屬於「突發性性早熟」,即是經過所有檢查都找不出原因;但約有 6 成 4 以上的男孩性早熟,是由中樞神經病變所導致。

 

一旦確診性早熟,醫生會採取甚麼治療方案?

兒童性早熟
兒童性早熟未必需要藥物治療,但要照顧兒童心理發展。(示意圖)

兒童性早熟情況出現時,性荷爾蒙會導致骨骼加速進展,使骨骼提早癒合,所以性早熟的孩子有提早停止發育的風險,會導致最終的成年身高比正常發育者矮小。

若兒童性早熟無病理性因素影響,孩子可透過調適外觀及生理帶來的變化,將性早熟對日常生活及心理影響減到最低。家長若接受醫生估計的最終身高,則不一定需要施打藥物治療。

若經診斷後,確診兒童屬於中樞性性早熟,可定期施打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劑治療。孩子打針後減少性荷爾蒙之分泌,抑制第二性徵及減緩骨齡進展,從而避免骨骼提早癒合。如此一來,可維持生長板成長的空間,把握時間,為孩子爭取長高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