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現時網購成風,拼多多、淘寶推出免運費,不少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較低價錢買到。不過未有監管的情況下,產品質量都未必有保證。日前有內地機構抽查發現,有樣本塑化劑含量超標507倍!兒童長長期接觸塑化劑,恐引致兒童性早熟,成年後亦有長遠影響。我們特別邀請了兒科專科胡沛麟醫生,為大家揭示塑化劑禍害真相。

膠拖

19款兒童膠拖鞋檢測結果 一樣本超標507倍!

HOYTV《一線搜查》報道,日前有內地機構抽查了市面上19款兒童膠拖鞋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含量,發現嚴重超標,最高竟達507倍!兒童長長期接觸,恐引致兒童性早熟,甚至損害肝腎功能。調查更揭示,拖鞋價格越便宜,含毒風險越高,20元人民幣以下的款式不合格率高達50%!

該調查發現,網購拖鞋比起在街上攤販擺賣的樣本,中招率更高!而商店的樣本則相對安全。(《一線搜查》節目截圖)

該調查發現,網購拖鞋比起在街上攤販擺賣的樣本,中招率更高!而商店的樣本則相對安全。(《一線搜查》節目截圖)

《一線搜查》節目截圖
調查又揭示樣本的價錢越平,含塑化劑的風險越高。(《一線搜查》節目截圖)

《一線搜查》節目截圖

售賣膠拖鞋的店主指,平價的膠拖鞋銷情最理想。(《一線搜查》節目截圖)

胡沛麟醫生指出,鄰苯二甲酸酯是一類主要的塑化劑。 它們是一種有機化合物,用於增加塑膠的柔韌性、延展性和耐用性,並且常見於食品包裝、醫療器材和兒童玩具等產品中。 若長期接觸超標的濃度,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對小朋友的影響通常比成人更顯著。

塑化劑
每日穿著的膠拖鞋,若含過量塑化劑,或令人體直接吸收,後果嚴重。(《一線搜查》節目截圖)

幼兒最高危!男孩女孩都會受塑化劑影響發育

胡沛麟醫生指出,幼兒是受塑化劑影響的高危族群,因他們喜歡啃咬玩具,而爬行時接觸灰塵攝入塑化劑。而小童體重較輕,暴露相同單位下攝入濃度更高,加上兒童的肝腎功能尚未發育完全,代謝和排除毒素的能力較成人弱,導致化學物質更容易在體內累積。

幼兒玩具
幼兒發育未完成,又喜歡啃咬玩具,是容易吸入塑化劑的高危一族。

塑化劑導致兒童性早熟的主要機制是通過干擾內分泌系統。塑化劑的代謝物結構類似雌激素,能與人體雌激素受體結合,向身體傳遞錯誤的「性成熟訊號」。

塑化劑不單引致女孩性早熟,對男孩的生殖與發育亦有影響。女孩攝入塑化劑。女孩會導致性早熟,包括乳房提早發育、提前月經初潮。男孩會導致生殖異常。青春期後會導致精子和卵子數量質量下降,影響男性和女性生育能力。所以影響都很長遠。

亦有研究顯示,塑化劑對其他內分泌器官,例如甲狀腺、胰島素分泌、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肥胖與代謝疾病有關。

 

孕婦接觸塑化劑恐影響胎兒

塑化劑通過孕婦接觸進入母體,並透過胎盤或臍帶血直接影響胎兒發育。由於胎兒處於高度敏感的器官形成階段,即使低劑量暴露也可能造成長期健康問題。例如男孩尿道下裂(尿道開口位置異常),隱睾症(睾丸未下降至陰囊)。

備孕 懷孕 不孕 正品中西綜合治療中心
由於胎兒處於高度敏感的器官形成階段,即使低劑量暴露也可能造成長期健康問題。

另外,塑化劑亦會干擾胎盤功能,增加早產或胎兒生長遲緩風險。

 

透過檢測斷症 評估性早熟風險

胡沛麟醫生又指,現時可透過尿液檢測,評估兒童近期於塑化劑環境暴露程度。若檢測結果超標,應進一步檢查相關健康問題,如荷爾蒙水平、生殖發育或神經評估。

若懷疑孩子出現性早熟,可以透過骨齡檢查、荷爾蒙檢測確認,並評估是否需荷爾蒙藥物治療。
生殖系統異常(如尿道下裂、隱睾症):需要小兒外科手術矯正,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神經發育遲緩(如過動、學習障礙):語言治療、行為訓練、特殊教育介入。

雖然沒有特效藥,但可透過以下方式加速代謝與排毒。多喝水:促進尿液排出代謝物。高纖飲食:如蔬菜、全穀類,幫助腸道排除毒素。適量運動:促進血液循環與代謝。

 

性早熟致太早停止長高 增加成年患病機率

胡沛麟醫生指出,性早熟會促使「生長板」提前閉合,雖然孩子短期內長得快,但骨骼會提早停止生長,導致成年身高比遺傳潛能矮。例如:原本可能長到170cm的孩子,最終只有160cm。

田七增高

荷爾蒙失衡導致女孩月經提早來潮,甚至小學低年級就來月經,可能伴隨經痛、經期不規律。長期雌激素過高,可能增加乳腺癌、卵巢癌風險。男孩則有機會有女性性徵。

性早熟兒童未來患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化謝病的機率較高。另外亦因此引申出心理與情緒問題,自我形象焦慮和社交壓力等,對孩子有長遠的影響。

 

遠離塑化劑   預防性早熟4大建議

胡沛麟醫生建議,若想孩子遠離塑化劑威脅,家長可從日常生活著手,他提出四大建議:

建議一:緊密監察

性早熟的定義女孩在8歲前出現乳房發育或10歲前月經初潮。男孩在9歲前出現睪丸或陰莖增大、陰毛生長等性徵。如果有以上情況,建議找兒科醫生進行評估。

建議二:停用塑化劑高危物品

要預防性早熟,切斷接觸源頭最重要。停止使用含塑化劑的產品、如塑膠玩具、奶嘴、餐具、含香精化妝品。

建議三:妥善處理食物

減少塑膠容器盛裝熱食或油脂(因高溫易溶出塑化劑),改用玻璃或不鏽鋼或標示不含塑化劑的材質。

建議四:保持環境清潔

定期清潔家居,亦有助減少幼兒及兒童接觸塑身劑。因灰塵是常見的塑化劑載體,尤其是兒童活動區域,恆常清潔,有助減少塑化劑在家居環境累積的機會。

兒科專科胡沛麟醫生
兒科專科胡沛麟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