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日前台灣《醫次搞定》節目報導七歲男童與九歲姊姊因長期吸入塑化劑,以致弟弟性器官只有1cm,姐姐九歲來月經,事件引起公眾譁然,亦令大眾再次關注塑化劑帶來的健康問題。

七歲男性器官1cm九歲姐姐來月經!避開塑化劑的5大源頭

七歲男童性器官短小,九歲姊姊來月經

腎臟科醫生陳俊宇在《醫次搞定》分享案例,指最近接觸一對姊弟,由於父母長期買外賣食物,這些食物用塑膠袋裝着熱湯,由於高溫令到塑化劑溶化釋出,干擾體內男性荷爾蒙形成,以及令女性早熟。當中七歲男童,由於長期吃外賣食物,驗出體內的塑化劑超標三倍,性器官只有1cm;而他的九歲姐姐亦因為這種飲食習慣影響了身體荷爾蒙分泌,年僅九歲已經有月經來潮,兩姐弟也受到塑化劑影響了生長發育。

七歲男性器官1cm九歲姐姐來月經!避開塑化劑的5大源頭
陳俊宇醫生又指出,台灣已有調查研究發現,若產婦懷孕期間驗出的塑化劑濃度較高,胎兒早產機會亦會較高,而嬰兒出生後,患隱睪症的機會亦比一般嬰兒較高,生殖器亦可能會比較短小。(電視節目截圖)

塑化劑五大源頭:

想避免塑化劑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平時應該留意容易吸入塑化劑的源頭;尤其是家中有孕婦或小孩,更應加倍注意,以免塑化劑對身體造成長遠和不可逆轉的影響。

塑化劑源頭(一):過份加熱的食物容器

七歲男性器官1cm九歲姐姐來月經!避開塑化劑的5大源頭

日常買外賣,會用到很多塑膠或發泡膠容器,這些容器在高溫之下容易溶化,從而釋出塑化劑,在電視節目中提及的一對姊弟,就是因為常吃外賣食物,長年累月喝下用膠袋盛載的熱湯,以致吸入大量塑化劑。

 

塑化劑源頭(二):多次重用膠樽

七歲男性器官1cm九歲姐姐來月經!避開塑化劑的5大源頭

平時便利店賣的飲品,多是以膠樽盛載。但其實各種膠樽的用料和可重用次數都不同。根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指引,塑膠可分為 7 個類別,全部都會標示在塑膠容器上,每款塑膠的耐熱溫度與用料均不同,重點是不能多次重複使用,以免釋出塑化劑。

七歲男性器官1cm九歲姐姐來月經!避開塑化劑的5大源頭
塑膠可分為 7 個類別(來源:香港環境保護署)

 

塑化劑源頭(三):不合規格的兒童玩具

七歲男性器官1cm九歲姐姐來月經!避開塑化劑的5大源頭

一般兒童玩具會標明不含 BPA、不含有毒物質等規格。但是在小型商店或網店購買的玩具,其詳細成份都沒有仔細標明,很可能未有通過安全測試,若小朋友長期玩這類玩具,很可能吸入大量塑化劑而不知。

 

塑化劑源頭(四):香水、指甲油

愛美的女士都喜歡搽指甲油,然而不少香水、指甲油、髮膠等化妝品中,都使用了塑化劑作為定香劑,而且愈香的產品,含塑化劑的可能性愈高,所以建議孕婦還是少用為妙。

 

塑化劑源頭(五):不合規格的塑膠製品

如前所述,在一些小店購買的塑膠製品,很大部份都是不含安全標示的。這些產品可能未經安全測試認證,其塑化劑含量更是可大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