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呂慧儀參演無線處境劇集《愛回家之開心速遞》飾演「熊若水」形象入屋,私底下也是一位好媽媽。身為單親媽媽、育有 9 歲兒子的呂慧儀,讀書時期也是學霸,畢業於科大電子工程學系的她,去年底升呢老闆娘開辦教育中心。呂慧儀曾透露抗拒孩子玩手機,寧願與兒子「蟹籽」多互動、多帶他接觸大自然。日前她就拍片分享防止0-16歲小朋友沉迷玩手機4大部署,值得各位新手父母參考!

(圖片來源:IG@konniecrab)
相比學業,呂慧儀更著 重兒子「蟹籽」身心發展,她在多年前接受訪問時表示,不希望蟹籽沉迷手機,會多帶兒子多到戶外活動,遠離電子產品,亦可促進親子關係。(圖片來源:IG@konniecrab)

呂慧儀經常帶兒子參加戶外活動和各種運動。(圖片來源:IG@konniecrab)
呂慧儀經常帶蟹籽參加戶外活動和各種運動。(圖片來源:IG@konniecrab)

呂慧儀希望蟹籽多接觸大自然。(圖片來源:IG@konniecrab)
呂慧儀希望蟹籽多接觸大自然。(圖片來源:IG@konniecrab)

(圖片來源:IG@konniecrab)
呂慧儀相信多帶孩子戶外活動,遠離手機之餘也可以增加親子互動。(圖片來源:IG@konniecrab)

呂慧儀日前拍片上載小紅書講解如何部署讓孩子遠離手機,片段亦上載到 IG 與一眾網友分享。(圖片來源:IG@konniecrab)
呂慧儀日前拍片上載至小紅書,講解如何部署讓孩子遠離手機,片段亦上載到 IG 與一眾網友分享。(圖片來源:IG@konniecrab)

呂慧儀分享:小朋友沉迷玩手機應該如何處理?

呂慧儀引用著名兒童學習心理學家 Jean Piaget 提出「兒童認知發展理論」,此理論將兒童認知發展分成4個階段。

 

階段一、感覺運動階段 (0-2歲)

0-2歲的幼兒通過動作和感官探索世界,以獲得知識和經驗,本身就應該遠離手機。

0-2歲防止沉迷手機對策:此階段小朋友完全不應該接觸電子發光產品,會傷害孩子的眼睛及擾亂認知發展。

呂慧儀認為 0-2 歲孩子完全不應接觸手機。(圖片來源:IG@konniecrab)
呂慧儀認為 0-2 歲孩子完全不應接觸手機。(圖片來源:IG@konniecrab)

階段二、前運算階段 (2-7歲)

這階段的兒童開始使用簡單的詞語和符號向外界表達自己,開始用第一人稱表達,但未能很有邏輯地思考事情。

2-7歲防止沉迷手機對策:此階段的小朋友,家長如有必要讓小朋友玩手機的話,必須事先與小朋友約法三章,訂立嚴格的規則,例如「每次只能玩 30 分鐘」、「每日不可玩超過 2 次」。如果小朋友能遵守的話,才可以獲得下次玩手機的機會。

若小朋友未能做到,便應該予以懲罰,如「下一次不能玩手機」、「沒零食吃」,讓小朋友知道小朋友知道不守規矩的後果。

呂慧儀認為對付 2-7 歲孩子,玩手機前要約法三章,而且要賞罰分明。(圖片來源:IG@konniecrab)
呂慧儀認為對付 2-7 歲孩子,玩手機前要約法三章,而且要賞罰分明。(圖片來源:IG@konniecrab)

階段三、具體運算階段 (7-11歲)

這個年齡的小孩已能夠在看到特定對象時進行邏輯思考,也懂得運用自己的經驗解決問題,這個階段的小朋友其實是最難應付的。呂慧儀指出,經驗告訴我們,如果從小培養小朋友「健康使用手機的良好習慣」,家長便能容易解決問題。她並提出 3 個建議:

7-11歲防止沉迷手機對策:

建議 1:將手機設定為只限Wifi上網,並用智能router設定上網時間,就可以限制小朋友上網。
建議 2:將孩子手機設定為家長監控模式,限制小朋友上網時數之餘,能夠知道小朋友瀏覽過哪些資訊,以及掌握正在使用哪些應用程式。
建議 3:與小朋友友善良好地溝通,讓他們明白家長限制上網的用心。

呂慧儀自己的兒子蟹籽現時 9 歲,正處於這個成長階段,她對於如何控制小學生玩手機的心得心特別多。(圖片來源:IG@konniecrab)
呂慧儀自己的兒子蟹籽現時 9 歲,正處於這個成長階段,她對於如何控制小學生玩手機的心得心特別多。(圖片來源:IG@konniecrab)

階段四、形式運算階段 (12-16歲)

小朋友進入中學階段,開始有系統地學習,亦具備抽象及邏輯思維的能力。此時呂慧儀不建議家長以權威限制小朋友使用手機,反而要多點跟他們講解。

12-16歲防止沉迷手機對策:要讓孩子知道為甚麼他們要學習控制使用手機,明白自律行為的重要性,明白「要自己控制手機,才能避免被手機控制」的道理。

 

A post shared by (@)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