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陳凱琳與丈夫鄭嘉穎的大仔鄭承悅(Rafael)今年升讀小一,入讀老公鄭嘉穎的小學母校:番禺會所華仁小學 (下簡稱華仁小學),是繼鄭父第三代在同一學校就讀,從國際幼稚園轉入傳統中文小學,到底如何適應?以下與大家分享4個升小學習中文的小貼士。

鄭嘉穎 兒子
陳凱琳與鄭嘉穎大仔Rafael鄭承悅今年升讀小一,入讀爸爸母校番禺會所華仁小學。(圖片來源:IG@ghlchan)

陳凱琳兒子開學自覺有壓力 兒子淡定回應

陳凱琳日前出席時裝展接受訪問時表示,上周末參加學校迎新日,當日家長要試做子女的考試試題,但她覺得最難是中文,因為自己不懂看中文,雖然看着老師很無奈,但最後都合格。最後她將試卷給老公鄭嘉穎看,提議他下次嘗試作答。

兒子轉換新環境,作為媽媽的陳凱琳坦言感到壓力,但她相信兒子的適應能力更強:「雖然我唔得,但小朋友好快就應該可以運用中文。」問及新環境的轉變,陳凱琳就指大仔用「冇特別」來形容。

為了協助兒子盡早適應校園環境,陳凱琳亦有計劃為兒子安排補習。至於兩個弟弟會否跟隨哥哥入讀華仁小學,她則表示要視乎大仔的情況,「如果大仔讀得開心,就如此類推,唔好諗咁多。」

陳凱琳 兒子
育有三子的陳凱琳被問到會否讓二仔、三仔齊齊升讀爸爸母校,她就認為要看大仔的學習情況容後再作決定。(圖片來源:IG@ghlchan)

大仔國際幼稚園畢業 繼承爸爸轉升學路

陳凱琳大仔Rafael畢業於多多國際幼兒園暨幼稚園,學校早於1988年在美國創立,2001年來港開設分校,目前在九龍塘、寶馬山、半山、元朗都設有分校,學校以英文、普通話雙語教學,融合STEAM等課程,幼稚園課程每年學費約13萬6千元。

位於北角的番禺會所華仁小學成立於1971年,是一間政府全日制津貼小學,以粵語為主要教學語言。除了是鄭嘉穎的母校外,多位名人包括何鴻燊三房兒子何猷啟、四房兒子何猷君、已故前亞洲電視執行董事盛品儒、早前來港舉行Talk Show的歐陽萬城、歌手李克勤、藝人張智霖、音樂人Tyson Yoshi等,均是該校校友。鄭嘉穎曾表示安排兒子報讀其母校華仁小學,是希望兒子學好廣東話及普通話。

歐陽萬城 李克勤
早前來港的歐陽萬城與歌手李克勤均是華仁小學校友。(圖片來源:IG@jimmyoyang)

升小學中文學習4大重點

陳凱琳兒子Rafeael由國際幼稚園轉讀傳統小學,的確需要時間適應。以下與大家分享適應升小中文學習的4個重點。

 

升小學中文學習重點 (1) 針對練習考試題型

雖然不少小學在一年級階段都以校內評估代替測考,升上小二後,便要開始熟習考試形式。尤其是需要面對小五小六呈分試的傳統官立及資助學校,對考試尤其注重。及早讓小朋友認識考試模,接觸中文科考試題型,包括部首拼字、改寫句子、標點符號、擴張句子、閱讀理解等,讓學童及早掌握答題技巧,有助跟上學習進度。

升小學中文學習重點 (2) 著重聽說讀寫多於拼音

小學中文課程大綱的核心內容圍繞著九個學習範疇展開,包括:閱讀、寫作、聆聽、說話、文學、中華文化、品德情意、思維、以及語文自學。 這些範疇相互關聯,以讀、寫、聽、說為主導,拼音(如漢語拼音)僅輔助,不作主要教學重點。

香港 540 多所小學當中,大約有 200 所小學實施普教中。有些學校是「全面普教中」,即全部年級及所有班別/組別都實施普教中;有些學校只是部分班級實施普教中。若小朋友有機會入讀普教中小學,亦要有讓孩子以普通話學習中文的準備。

 

升小學中文學習重點 (3) 多閱讀以增加詞彙量

學習語文最重要是學習語感及有足夠的詞彙作日常應用。身為補習名師,並育有一對仔女的張欣欣分享,閱讀課外書應以小朋友興趣為大前提,即使是漫畫及多圖畫的故事也無妨。凡內容以語體文書寫的,或多或少都有引用成語、描述詞彙及抒情字眼,小朋友不知不覺便能吸收。

他亦推薦小學生可先嘗試閱讀篇幅較短,行文較簡潔易明白的散文作品,如小思、阿濃等香港作家的作品,從中學習表達技巧與文筆;初中開始,可嘗試閱讀金庸小說,學習文章結構,文化精神等。

 

升小學中文學習重點 (4) 常識、人文、數學科學習部署

香港大部分小學是中文小學,除了英文科外,其他科目如數學、人文科、常識科等,均以中文作教學語言。中文補習名師張欣欣推薦,小朋友平時可培養閱讀及觀看電視新聞的習慣,一方面可以觀察小朋友對問題的理解有沒有偏差,亦可以考驗孩子是否認識一些較艱深的詞彙,如問孩子:「剛才的空難,有多少人罹難?」簡單一問,便可知悉他們是否理解及答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