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40歲後高危乳癌常識外科醫生鄭紫翎

隨着空氣污染、飲食習慣改變等多種因素影響,乳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到底如何分辦乳癌與一般良性乳房纖維瘤?一旦懷疑患上乳癌,應該如何疹斷和治理?乳癌治療會否引致不育?若不幸於懷孕期間患上乳癌,又是否「兩個只能活一個」?其實乳癌並不如我們想像中可怕,我們訪問了外科醫生鄭紫翎專訪,花三分鐘了解,知多一點點,以後可以幫到自己及身邊需要資訊的朋友。

 

 

普通人可否自行分辦乳癌/乳腺纖維瘤?

一般人靠用手為自己檢查,難以分辦一般乳腺纖維瘤與乳癌腫瘤。乳腺纖維瘤的邊緣比較清晰,而且摸起來有「流動性」,似在乳房之間遊走。患上乳癌乳房會呈現凹陷狀態,皮膚也會出現變色現象,此時癌症已經相當嚴重。由於纖維瘤與乳癌初期癥狀連醫生也難以分辦,因此若發現乳房有硬塊出現,應該盡快求醫。

另要提提大家,很多人以為懷疑乳房有腫瘤應該看婦科醫生,其實應該由外科醫生診治,懷疑患者可找家庭醫生或婦科醫生代為轉介。

 

乳癌/乳腺纖維瘤最容易於甚麼年紀的女性身上出現?

年輕女性發現乳房有硬塊,很多時都是乳腺纖維瘤,而乳癌則多出現在中老年女性身上。根據乳癌基金會的資料,香港婦女乳癌年齡中位數是56歲,但當中多於一半是屆乎40至59歲的女性。因此我建議年輕女性發現乳房出現硬塊,毋須過份擔心,而40歲以上女性,應每兩年接受一次詳細的乳房造影檢查。

 

生育、餵母乳可否減少乳癌/乳腺纖維瘤「中招」機會?

40歲後高危乳癌常識外科醫生鄭紫翎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未曾懷孕、未曾餵哺母乳的女性,患上乳癌的風險的確比較高,但其實任何女性都有機會患上乳癌,而懷孕期間發現患上乳房腫瘤的女性亦為數不少。我的看法是準備餵母乳的女性,會對自己的乳房狀態特別關注,因此在此時發現乳房疾病的機會亦相對較高。

另外我要提出一點,很多人有一個錯覺,以為家族沒有乳癌歷史,患上乳癌的機會微乎其微。而事實是85%以上乳癌新症患者,家族並無乳癌歷史,因此每位婦女都不應對此病掉以輕心。

 

甚麼人較易患上乳癌?

相比其他類型癌症,乳癌的遺傳因素影響不算高,逾85%病人沒有家族病歷。現時香港乳癌資料庫每年紀錄約4,000多宗新症,並有逐年上升趨勢,根據統計資料顯示,以下是引致較易患上乳癌的14個影響因素:

引致較易患上乳癌的14個影響因素

乳癌/乳腺纖維瘤應如何醫治?康復之後會否留有疤痕?

若懷疑患上纖維瘤,會有三個診治方向。

一.纖維瘤變小

患者年齡增長並進入更年期,由於荷爾蒙變化影響,纖維瘤慢慢縮小,在此情況之下,毋須進行切除手術。

二.纖維瘤大小維持不變

若纖維瘤沒有變大亦沒有縮小,直徑維持在2cm以下,基本上不須進行切除手術,醫生會建議病人每6至12個月進行一次超聲波檢查,觀察腫瘤情況。

三.纖維瘤有變大趨勢

良性的乳房纖維瘤是即使變大,也不會惡化變成乳癌的,但若果纖維瘤有愈變愈大的趨勢,直徑超過2cm,有機會影響日常生活,此時可能要考慮切除。

若證實患上乳癌,便可能需要接受化療,以及切除部 份或全部乳房組織。

若孕婦患上乳癌,醫生會如何處理?

乳癌的存活率比其他癌症為高,若是懷孕期間確診乳癌,將會安排外科、腫瘤科、婦產科醫生會診,作出合適及個人化的治療建議。一般情況之下,母親和胎兒都可以存活下來。

未懷孕的婦女,在接受化療後,可能會影響卵子質素無法生育,部份人會選擇先採集健康卵子(即俗稱「雪卵」),才接受化療,到康復後再嘗試懷孕。

 

如何進行乳房自我檢查?

40歲後高危乳癌常識外科醫生鄭紫翎

我們建議所有成年女性,應每個月進行一次乳房自我檢查。方法是在沖涼之前脫去上衣,高舉雙手,觀察兩邊乳房是否對稱,有沒有皮膚變色等現象。然後再摸一下兩邊乳房有沒有硬塊或不正常狀況。由於年輕女性在月經期間,乳房會有脹痛感,難以清楚檢查,建議應於月經完結後二至三天,或沒有月經的日子進行。更年期後的婦女可在任何日子自我檢查,例如定下每個月的一號進行乳房檢查。

 

外科醫生如何為婦女進行專業乳房檢查?

醫生健議40歲以上的婦女,每兩年進行一次超聲波以及乳房造影檢查,觀察乳房組織有沒有異常情況。若懷疑有異常情況,醫生會「抽針」抽取乳房組織再作詳細化驗。進行一般的2D乳房造影檢查時,要以金屬板夾扁兩邊乳房,以觀察內部組織有否異常,過程會帶來一定痛楚。現時有一種3D乳房造影檢查技術,比之前慣用的2D技術先進,不用把乳房過份擠壓,過程較快、準繩度亦比舊技術高四成。

3D乳房造影儀器
3D乳房造影儀器比上一代2D乳房造影儀先進,檢查過程較快較舒適,準確度亦大大提高。

40歲後高危乳癌常識外科醫生鄭紫翎

由於年輕女士的乳房組織比較密,一般乳房造影機也無法清晰觀測出乳房異常變化,我們只建議40歲以上女士作乳房造影檢查。年輕女士只需要每個月定期自我檢查乳房,以及保持健康生活習慣,對乳癌保持一定警覺性,已經可以達到預防乳癌的效果。

Dr.Cheng Tsz Ling _鄭紫翎外科醫生
外科醫生鄭紫翎(Dr.Cheng Tsz 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