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香港的媽咪最近狂煲《BB來了》,彼岸的臺灣,一套親子關係作主題的電視劇,也引起了熱烈的討論。這套劇以科幻小說的處理手法探討親子關係的話題。科幻故事情節雖然天馬行空不可意議,但回想現今父母如何對待子女,不也是一般的拼命與瘋狂嗎?

 

故事系列命題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是讓父母們反思一下,生下孩子是要讓這個小孩,完成自己未能用自身圓滿的宿願,還是尊重他作為一個小孩,真心讓他在最好的環境下成長,選擇一個屬於自己的未來?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英语:On Children),自7月7日開始播放,改編自作家吳曉樂同名作品。五個獨立單元分別是《必須過動》、《孔雀》、《貓的孩子》、《媽媽的遙控器》、《茉莉的最後一天》,每個單元兩集,全長共十集。現在讓小編為大家簡介一下這五個故事內容。

 

單元一.《媽媽的搖控器》

事業、家庭都捍衛不了,作為渾身無力感的大人,就想用一個簡單的搖控器,操控自己手無寸鐵的孩子?

主角的母親在一天裡經歷了人生最大的挫折,丈夫提出與她離婚,工作出了大亂子,孩子製造「假成績單」欺騙她。在此時,一個陌生男子突然出現,給她一個遙控器,她於是拿着這個「寶物」,不斷要求兒子修正不當的行為。

單元二.《貓的孩子》

當一個孩子用盡方法無法討好自己的父母,他會被迫到瘋狂,叫他用最變態的手段換考試高分,他都願意去做。

故事主角的父母是典型怪獸家長,家人與親戚都是考試贏家,於是給予他無比的壓力。雖然他渴望媽媽簡單的擁抱,但這簡單的願望卻無法達成。有一天他發現自己只要在平衡時空殺死一隻貓,他的成績就能進步。荒謬的故事前設似乎勢將主角推進一個瘋狂的結局。

 

單元三.《茉莉的最後一天》

孩子因為壓力爆煲被迫自殺,走到了這一步,她還是那麼愛那麼尊敬她的母親。作為母親又於心何忍?

高材生茉莉為了達到母親的期望,不斷壓抑自己的情緒,自殘身體,企圖用「?手」這方法為自己的情緒開脫;到了情緒臨界點她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但最後她也被迫到自殺,結束了短暫的生命。母親為了了解女兒自殺的原因,運用科學儀器閱讀女兒的腦電波映像,企圖發現女兒自尋短見的真正原因。

 

 

單元四.《孔雀》

把孩子迫到變成畸型的是誰?不是社會,而是他們的親生父母。

16歲的女主角在母親的哉培下,進入了學費高昂的私立學校就讀,她自覺與一班貴族同學格格不入。有一天,學校裡飼養的一隻孔雀突然開口說話,說可以實現她所有的願望,條件是用她「身體上的一點點」來交換。女主角想學業成績好,於是期許了小小的願望,換來的是體態神情愈來愈似孔雀,媽媽知道後並沒有心疼,反而說:「一時的忍耐可以換來以後的幸福,十分值得啊。」

 

 

 

單元五.《必須過動》

孩子未能達到父母的期望,做父母的竟然想到厄殺他的生命,而面不改容?

未來世界的胚胎由國家操控,所有人類均按照孩子的成績分配住宅和工作,即是「考得好可以住豪宅」。主角若娃的母親擁有「母親金質勳章」。但若娃的讀書能力不佳,預期考試成績將未如理想。她母親竟狠下心腸想證明女兒患有過動症,讓女兒被鑑定為瑕疵胚胎被國家銷毁,再去領取「新胚胎」從新再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