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小朋友說話無禮貌、做事無交帶,經常令父母感到氣憤。心理學家楊潔瑜指出,小朋友行為不良很大程度與父母有關。如果父母經常在小朋友面前喝酒、偷懶、說髒話,小朋友會認為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漸漸會不自覺地模仿。她提醒,停課時小朋友最常與父母相處,很容易模仿他們的言行舉止,特別在學習和模仿能力甚高的幼兒階段,父母更應倍加留神。

「身教」很重要?心理學家:父母是小朋友的一面鏡

幼兒如何模仿學習父母的行為?

根據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會學習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他強調,幼兒是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而進行模仿,最常見的對象是老師和父母、及相同性別和年齡的人。好像小女孩看見媽媽化妝,她們也會想模仿媽媽化妝的行為。

父母是小孩的一面鏡子?「身教」的重要性

他們也會因某行為得到獎勵和懲罰而模仿,例如新年看到其他小朋友做恭喜手勢會有利是或糖,他會去模仿恭喜手勢;如果他們看到小朋友因打人受罰,他會明白「打人」的行為同樣會令他受罰,從而不會去模仿。

另外,小朋友也會受媒體影響,如果家中經常播放含暴力成份、危險動作的卡通,而片中的主角十分受人歡迎,小朋友會出現「我做相同的事同樣會受歡迎」的錯覺而模仿暴力行為。又或是兒童故事中所描述的偶像型人物,他們勇敢、智慧、正義個性格,也會引起小朋友象徵性的模仿。所以父母宜選擇有教育性質的卡通片讓子女觀看。

「身教」很重要?心理學家:父母是小朋友的一面鏡

當然,是否能完全模仿視乎小朋友的認知、注意力、記憶力以及學習歷程等。所以父母除了對自身行為有警惕外,給小朋友看的卡通電影也要悉心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