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無常,小生命出世後,你會否為孩子購買保險,為他的未來成長提供保障?陳家樂與太太連詩雅的女兒陳星頤一歲三個月,原來曾任保險經紀的他,在女兒出世前已為女兒買了3份保險。著重保障的他,更順道在醫院做了身體檢查,不希望將來成為女兒的負累,果然是計劃周詳的好爸爸!BB保險種類繁多,到底哪些是必須?下文將與大家詳細講解。

新手爸爸陳家樂日前出席公開活動時,透露已為她購買了3份保險,自己也特意進行身體檢查,不希望將來成為女兒的負累,果然是廿四孝爸爸!陳家樂又透露太太連詩雅是獨女,由細到大都一個人,她見到陳家樂與妹妹互相照應,都想女兒長大後有弟妹陪伴,事事有商有量。陳家樂又表示,感慨購買保險開支不少,現階段的他正努力工作賺錢,待未來再計劃是否再添家庭成員。
曾是保險經紀的陳家樂,非常著重購買保險為女兒成長帶來保障。現時針對初生BB的保險有幾多種?可以帶來哪些保障?以下為大家詳細講解。
市面上懷孕保險提供的產科保障可覆蓋整個孕期的開支,例如產前檢查、私院分娩,產後檢查、以及新生兒住院期間的護理費用等。要注意的是,產科保障一般設有9個月至18個月的等候期,即是保單生效後首9個月至一年半內不會提供有關產檢和分娩費用的保障。若果投保人在等待期內「一擊即中」,產檢費用便不能報銷,保險只能覆蓋私院分娩費用。

由於懷孕是經過周詳計劃和可以預計的,因此所繳付的保費與實際賠償金額差異不大,而市面上提供產科保障的醫療保險產品其實亦不多。
部分危疾保險接受懷孕22周起的胎兒投保,讓家長可以買個安心。懷孕危疾保險能保障母嬰雙方在懷孕期間可能發生的併發症,以及胎兒出生後可能患上的先天性疾病。

在眾多兒童保險當中,兒童醫療保險可能是最常動用到的保險類別。兒童醫療保險涵蓋了兒童的住院、手術、門診費用,甚至危疾等風險,為家庭提供醫療保障,一般從嬰兒出生15天起就可投保。
選擇兒童醫療保險時,應考量保障範圍,如門診是否需要繳付自付費 (或稱「墊底費」),以及是否提供額外保障(如父母陪床費或24小時健康專線)等因素。

市面上幾間主要保險公司提供的兒童危疾保險,保障至18歲至25歲不等。

兒童危疾保險的保障涵蓋兒童常見的癌症(如白血病)、先天性疾病(如血友病、川崎症)和發育問題(如自閉症、ADHD等),部分保單也包括兒童的嚴重哮喘、糖尿病和意外及傳染性疾病等。然而,不同保險公司的保障範圍有所不同,購買前應仔細了解產品細節。 例如大部分保險都有覆蓋自閉症,然而妥瑞症、ADHD則未必每款保險都覆蓋得到,家長考慮購買時要多加留意。
兒童好動,容易發生意外,意外保險可以涵蓋因意外受傷所產生的醫療開支,如醫療費用、住院津貼等。 兒童意外保險亦包括因意外造成的身故、殘疾(永久或暫時),以及醫療費用(如門診、手術、住院、中醫跌打)等保障。

部分保單還可能提供額外保障,例如雙倍理賠、住院現金津貼、心理輔導、交通津貼以及特定情況下的緊急支援服務。
BB保險的目的是提供保障,而教育基金的目的是儲蓄,兩者功能不同,應優先考慮保障,再視預算規劃儲蓄。BB保險主要涵蓋醫療、意外和重大疾病等風險,以應付突如其來的醫療開支;教育基金則是透過儲蓄、股票、基金、儲蓄保險等方法,為孩子累積未來教育費用。

教育基金是為了儲蓄未來教育費用而進行的長期理財規劃,家長可以選擇幾種主要的工具:銀行定存的優點是極度安全,但其報酬率通常較低,可能難以有效對抗通貨膨脹。另一類是投資型商品,例如股票、ETF或基金,這類工具的風險與預期回報亦相對較高。
*上文綜合香港各保險產品作整理及簡介,詳細保險條款以保險公司公布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