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專家您好:

我的小朋友今年3歲幾,平日是好開心的小朋友,但脾氣一來也是很固執的,例如: 爸爸要佢做什麼佢不肯的時候,佢會話: 我唔鍾意爸爸!爸爸要逗佢開心唱歌仔,佢會話:不准唱!晚上要佢睡自己房間佢不肯,連最喜歡最依賴的睡前奶都可以不要; 出去搭地鐵, 佢肯定想 「幫手嘟卡」 ,嘟完之後又唔肯俾返,但怕佢拿不好分分鐘會跌左個八達通,唔畀佢拿佢又唔開心, 路都無肯行,好喇沒辦法最終都畀佢拿,佢又已經嬲左,畀佢咪佢就即刻丟到地上,原本好想要的八達通都立刻丟落地!

諸如此類…

但在學校老師說佢是很喜歡幫人的小朋友,也是大家的開心果..

有朋友說是因為佢是獨生b, 在家中是小霸王,最好的辦法就是再生一個;也有朋友說, 再生一個也不能根治,最好尋求專家解決, 例如兒童心理醫生,但是小朋友才3歲呀, 看心理醫生好似太反應過度了…

點算呀專家..

我驚依家佢form 緊個personality, 依家唔矯正佢以後性格都會有偏差…

多謝您的解答!

 

擔心的媽咪 敬上

 

shutterstock_199882481

 

何醫師 答

擔心的媽咪:

 

你好!相信你很擔心女兒的性格會從此定形,會影響她將來的發展吧。

 

其實根據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小朋友約兩、三歲時正值幼兒期。隨著年紀漸大,他們的自我意識亦變得清晰。他們都希望作出自主行為,事無大小都希望遵從當刻的意願,因為當他們認為自己能夠”完成”某些事情或事情發展如願以償,他們便會感到滿足、滿意,及有成就感。而正正這些大人看上來是堅持己見、固執、不講理,或不服從的行為,其實是小朋友正在成長、開始步入自主、獨立的階段。

 

建議家長若然發現孩子開始事事顯得不容易妥協的時候,需要提醒自己檢視孩子是否已進入比較自主的成長階段,在親職及親子教養方式方面入手,作出合適的調節,可先嘗試在生活小事當中給予孩子有限度為自己的事作出選擇。例如爸爸想給你講故事,你希望講1) 三隻小豬;2)小紅帽;抑或 3)醜小鴨呢?當孩子因為不能順從心意而顯得煩燥時,可以先處理情緒:例如:「你好嬲媽媽唔俾你保管張八達通,但係八達通唔見咗會出唔到閘,你想幫媽媽保管張八達通係你褲袋?定係擺係你背袋?一或係擺係媽媽個袋,一陣出閘俾返你?」。如此一來可以讓女兒有機會為自己的事情作出自主,二來又不用擔心女兒會作出超出預期的選擇。除此之外,父母亦可給予孩子時間及空間學習自理。

 

這階段是每個孩子必經的,並不是因為是否獨生而成的。增添一名弟弟或妹妹並不能解決此現象。如果處理不當,只會令家庭成員關係變得緊張。

 

另外,以我們輔導心理學的角度,預防比治療更為重要,每人成長總有高低起跌,並不是有問題才要找輔導心理學家面談的。輔導心理學家透過與小朋友玩、傾談、互動和相處可發掘他們的強項和潛能,協助促進孩子的個人成長發展,並加強孩子面對困難時的自信心、能力感和自我效能感,和自己的情緒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