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孩子會「血虛」,血虛是否等於貧血?若發現嬰幼兒或兒童血虛,可以進食哪些補血食物?我們請來中醫為大家解答以上迷思,並為不同月齡的嬰兒與兒童提供作息與飲食建議。
註冊中醫師邵益璋指山,「貧血」是西方醫學裡的一個病名,其定義是血紅素低於正常標準,這必須透過驗血等方法來證明。而中醫的血虛症,是指病人有臉色蒼白或萎黃、唇色淡白、指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身體消瘦、手足麻木、健忘易驚、失眠多夢、舌色淡等症狀。
因此,中醫的血虛包括全身性的虛弱症狀,與西醫的貧血不同。西醫的貧血也分很多種,例如:缺鐵性貧血、自體免疫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一般來說,血虛者不一定是貧血,但貧血者多數是血虛。
幼小的嬰兒、幼兒與兒童出現血虛情況,主要有以下4個成因。
小兒血虛,許多時是遺傳因素引起,例如地中海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中醫都界定為「血虛」。
幼兒的腸胃未發育完成,若幼兒本身有偏食的習慣,或者遇上喜歡的食物便不停地吃,而照顧者不加以制止的話,便有可能令小兒飲食失調,並導致血虛情況出現。暴飲暴食、饑飽不調、嗜食偏食、營養不良等原因,皆會引致脾胃損傷,腸胃不能運化水穀精微,令氣血來源不足,便會引致血虛。
小兒鼻黏膜尚未發育完成,秋冬乾燥天氣時有流鼻血情況出現,若次數頻繁,亦有機會造成血虛。
此情況容易在學童身上出現,若學童日常作息失調、睡眠不足,容易導致疲倦而血氣不足;除此之外,大病、久病消耗精氣,或大汗、嘔吐下利等,均會耗傷陽氣陰液,造成血虛。
兒童患血虛,主要與第1及第2個成因有關,先天不足關乎腎,飲食不節關乎脾胃,導致他們在孩童時期呈血虛徵狀。
貧血者多數會有中醫血虛的症狀,例如臉色蒼白或萎黃、唇色淡白、指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身體消瘦、手足麻木、健忘易驚、失眠多夢、舌色淡等。如不及早治療,症狀會愈加嚴重。
由於中醫主張「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在未有血虛前,家長應注意子女的起居飲食,則可有效預防血虛的出現。如果有了一些血虛的症狀,則應盡快進行合適的醫治。
預防血虛的關鍵在於調理脾胃、合理飲食及規律作息。掌握以下 3 大生活建議,幫助孩子固本培元,養足氣血。
現時不少幼兒及兒童都是「繁忙兒童」,每日返學勞累不堪,其實也是導致血虛的主因之一。無論任何年齡均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儘量於晚上 11 點前入眠,以養肝血。因為根據經絡學說,晚上 11 點至凌晨 3 點,氣血運行於肝經和膽經,是身體進行解毒、代謝與修復的關鍵時段,
現時不少孩子有使用電子產品習慣,這些刺激會令兒童睡前情緒難以平伏,更會導致「陰虛火旺」或情緒不穩。因此,為了提高睡眠品質,建議睡前一小時應停止使用電子產品,亦可以溫水泡腳,幫助身心放鬆,順應自然節律,從根本上鞏固氣血。
平日應常吃有助補血、養血的食物。中醫針對不同月齡的幼兒與兒童的飲食習慣,提出以下建議:
飲食原則: 孕婦飲食應以清淡可口、易於消化、有營養的食物為主。
飲食禁忌: 避免食用生冷、辛辣、肥膩等食物,以保護脾胃,確保大便通暢。
血虛調理(藥膳): 可適當選用當歸、白芍、阿膠、枸杞子、何首烏、龍眼肉、雞血藤等補血藥材。
氣虛調理(藥膳): 可適當選用人參、北芪、黨參、白朮等補氣藥材。
長期影響: 胎兒期的氣血調理對兒童後天的體質、強弱和健康有深遠影響。
發育特點: 嬰兒期臟腑柔弱,生長發育極為迅速,對營養需求量大。
主要途徑: 嬰兒期的氣血調理主要透過母乳來進行。
母親飲食: 哺乳期母親可適當食用補氣血的食物,例如動物內臟(豬肝、豬紅等)。
其他飲食: 母親也可食用淮山、紅棗等食物,透過母乳調理嬰兒氣血。
生理特點: 幼兒體格增長、智能發展明顯,但脾胃功能薄弱,易發生氣血不足。
調理關鍵: 中醫認為「脾統血」「為氣血生化之源」,故健脾是調理的第一要點。
健脾食物: 可適當給予陳皮、茯苓、芝麻、益智仁、核桃、花生等平和食物來健脾益氣血。
健脾功效: 幫助調理脾胃氣血,改善腸道營養吸收,增強免疫力,促進發育。
食物添加原則: 應循序漸進,遵循「由少至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由一種至多種」的原則,食物宜細、軟、爛、碎。
營養需求: 處於體格穩步增長的重要階段,需保證充足營養供給以平衡身體氣血。
健脾益血食物: 可多吃肉類(雞、鴨、豬、牛、羊肉)及蔬菜植物(栗子、黑豆、菠菜)。
基礎膳食: 酌情給予豆漿、魚、雞蛋、穀物(白飯、紅米等)等基礎營養。
飲食習慣: 應避免多吃零食、挑食、睡前進食。
進食規律: 逐漸養成按時定量、分多次進食的良好習慣,避免一次性進食太多造成脾胃負擔,損傷氣血。
若要防治血虛,建議應保持飲食清淡,注意戒口也很重要。因為脾胃是氣血化生之源,所以平日應避免吃寒涼、太甜、煎炸肥膩等損傷脾胃的食物。具體來說,生冷蔬果、冰鎮飲料會直接耗損脾胃陽氣,影響其運化功能。
另外,過度甜膩或油膩的食物則容易生濕生痰,阻礙氣血生成與運行。除了戒口,應多攝取黑色和紅色食物如紅棗、枸杞、黑芝麻和桑葚來養血。同時,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讓肝臟能夠在夜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淨化,對氣血的儲藏與再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