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新年伊始,是最佳時候好好規劃人生。香港人的經濟壓力大,沒有一定「本錢」,都不敢毅然結婚、置業、生小孩。近年遲婚遲孕成為社會主流現象,一對夫婦決定有自己的孩子,普遍已經超過30歲。此時距離預期退休只有30多年,夫妻既要預算將房屋貸款全數清還,也要留一筆錢給孩子升學或成年後使用,該如何規劃才對?難道真的要降低現時的生活質素,全心全意為未來而綢繆?

理財專家黃清敏代代相傳的儲蓄計劃

及早準備,達致理想回報

答案當然是「不」,關鍵在於把握時機。若能在自己賺錢能力最強的時候,將錢儲起並及早利用存款帶來的複式效應,將儲蓄滾存備用,得到最理想的回報。

代代傳承、富過世代

以往大家比較熟悉的長線儲蓄方案中,離不開保險儲蓄計劃。其優點是藉着較大的槓桿及複息效應,在投保人達至退休年齡時,可獲得一筆理想的退休儲備,享受人生。隨着保險概念的演進,近年坊間開始推出一些可代代傳承的保險「儲蓄」計劃,更可無限次轉換受保人。投保人可在購買保險後,短至一兩年內,將保單的受保人由自己改為親生子女名下;子女既可享受已滾存的儲備及紅利,亦可將保單將之繼續傳給子女,達至「代代相傳、富過世代」的傳承效果。

理財專家黃清敏代代相傳的儲蓄計劃

要達致理想的儲蓄回報及傳承效果,其實並非十分困難,不需要降低太多現有的生活水平。只要在你收入巔峰時,賺錢能力最理想的5-10年之間,把總收入的15%至20%用作這筆儲蓄經費,已經可以有相當理想的回報。換句話說,扣除日常開支、娛樂消遣支出後,把一筆原放在銀行「蝕息」的儲備金,用作長線投資,留給退休時或下一代之用。

 

夫妻合力完成5年儲蓄計劃 - 一世無憂

在21世紀要等到儲夠錢結婚、買樓,才為孩子的未來作周詳打算,可能已經太遲了。今期我會用一個簡單例子和大家分享,一個儲蓄計劃如何可達致退休及傳承的兩大目標。

理財專家黃清敏代代相傳的儲蓄計劃

Shelly現年30歲,剛剛結婚,並與丈夫共識會有自己的孩子。現時夫妻正處於事業「搏殺期」,收入處於高水平。Shelly計劃自己五年後生小孩,孩子出生後頭幾年可能會全職照顧孩子,到時家庭總收入可能銳減。所以兩夫婦決定在生BB前多儲點錢,並以Shelly名義投保了一份保險儲蓄計劃,預算部份儲備用作孩子的升學基金,其餘則留待夫妻退休時,用作安享萬年的退休之用。

Shelly希望親自陪伴孩子成長,她預計BB出世後,有機會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工作;亦有可能會做全職媽媽,未必會投身職場,所以以自己名義開始了一個五年期供款的儲蓄計劃,並希望未有BB時全力拼搏,與丈夫一同累積財富。夫婦每年共繳付美元2萬 (即每月港元15,600 ,每人各支付一半),五年完成供款美元10萬 (約港元78萬)。

理財專家黃清敏代代相傳的儲蓄計劃

如上圖所示,夫婦在太太30歲時結婚,一起開始了一個五年期的儲蓄計劃,完成供款後便把這筆儲蓄金額一直滾存;在孩子13歲時,這個計劃便輕鬆地讓他們連續四年提取美元3萬 (約港元23萬)作為孩子海外升學及生活費用。此外,夫婦更可在預期65歲的退休年齡,將餘下的百多萬港元提出,作養老退休之用;或只提取部份金額,將餘下的儲備金滾存,於85歲時便可獲高達數百萬港元的儲備。

這類型的儲蓄計劃另一優點是終身保障,並可以無限次更改受保人。投保人在首五年投放美元10萬後,可說是已經功成身退,若干年後,不但可以提取計劃中的儲備金達成不同的人生目標;還可以更改自己的下一代為受保人,一直傳承給後代,共同享用這份努力得來的美好成果。

 

 

本文作者:黃清敏 Jenny Meyers Wong

黃清敏 Jenny Meyers Wong

富有十多年經驗的資深理財顧問,2013南華早報及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合辦的全港財策師比賽冠軍,具備香港財務策劃師(CFP)、國際金融理財師(CFP)、美國認證財務顧問(CFC)、中國註冊理財規劃師(CICFP)、核准退休顧問(QRA)等專業資格,提供保險及投資各方面的理財方案。如有個別理財問題,可聯絡 meyersjenny@y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