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剖腹_240320

所謂「坐月坐得好,身體比以前好」。有些媽媽問:是否順產坐月坐得好,身體才有機會比做「女」更好,然而剖腹一定元氣大傷,即使坐月再好,身體也比從前差?

 

坐月學問

 

人們說生BB的痛楚達十級,除了疼痛,生育也會令婦女元氣大傷,所以坐月期間,媽媽們都出盡法寶,好好調理身體,更有謂「補得好,身體甚至會比做女時(未嫁前)更好」。

 

其實產後進補大有學問,要做個補得精明的產婦,無論是順產或剖腹生產,「坐月子」對母親和孩子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產後先排瘀血

 

母親生產後首要任務是大量休息和迅速將體內瘀血排出以免中毒,並且使子宮盡快復原。

 

所以飲食需特別注意,先補血補氣,以提供足夠的奶水,因為奶是血轉化形成的,而新生兒也應有安靜的環境來適應新環境,並且能有單獨和母親父親建立親密感情的空間。

俗稱坐「月」,因為補氣

 

說說補氣,人的氣體最少要一個月才修補,產後的母親需要休息修補氣體,因此俗稱為坐「月」。

 

如果母親產後能有一個月假期,這是最可貴的,可是如果身邊沒有親人可幫忙,就要請專人幫忙做月子,好讓身體得以恢復。

 

婦女生育後「坐月」,原意是讓婦女產後好好調理身體,但由於「坐月」禁忌多多,令現代婦女難以依從,反而令大家備受壓力,甚至有可能增加患上產後抑鬱的機會。

 

一定要坐月?

 

証據指出,不是所有婦女產後都必須進補,應視乎身體狀而定。在中醫角度來看,產後婦女一般「多虛多瘀」,主要因為產子時需要消耗很大氣力,生產過程中亦有出血的情,容易形成血瘀內停,導致多虛多瘀。

 

每位產後婦女的情都不同,進補因人而異,同時,若婦女出現以下情:經常感到頭暈不適、惡露很久仍未清,流量很多、便秘、發高燒、缺奶水、不斷滲出奶水,則可能表示身體不佳或患病,需要見醫生診証。

無論是順產或剖腹生產,惡露排清才可進補

我的建議是:生育是正常過程,並不需要大補特補,只需於產後10-12天作日常調理,在惡露排清後開始每周溫補兩至三次便可以慢慢恢復過來。

 

經驗所得,大部分婦女都適合針對脾胃氣虛的調理,而飲用針對母乳的湯水亦很普遍。一般而言,婦女大約在產後6至8周,身體才能漸漸恢復,此時的進補食療便有所不同。

 

坐月進補tips

當然,我們亦要視乎產婦的復元進度去配合飲食,坐月期間必須注意飲食,如:

 

-順產:藥材燉品須於生產後最少要12 天後才開始進食。

 

-開刀分娩:藥材燉品須於生產後最少3-4星期才開始進食,如產後惡露(體內積存瘀血)未清,傷口仍然紅腫,不時隱隱作痛,燉品便不宜用大量藥材,只可以分階段進行。古語有說進補可以補至100天,分為溫補、中補及大補,以便配合產婦身體上不同需要來調理。總之切勿操之過急變成弄巧成拙,有需要時,可與中醫師配合,慢慢添加藥材,同時鑑察產婦食用後2-3天反應,情況良好的話,才每星期變動藥材配合產婦的身體。

 

無論如何,媽媽如果在坐月期間得到家人的支持,減少不必要的顧慮和壓力,心情必定自然舒暢,再加上在產後配合營養豐富的相應食療,加上不妨多吃多休息,身體復原定必更勝從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