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140232263

最近接二連三地發生天災人禍,如波士頓爆炸案、四川大地震和H7N9 等。面對傳媒鋪天蓋地的報導時,家長應否告訴小孩這些悲劇?如小孩不慎聽到這些悲劇或看到電視畫面時,家長又應要如何面對小孩的不同感受和反應呢?

我們這次請來註冊輔導心理學家鍾志源和我們分析一下,父母應該如何和小孩討論悲劇。

Q: 家長應否告知小孩這些悲劇?

A: 首先,家長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 小孩曾否經歷過這些創傷、悲痛的情況?

如小孩曾經歷過相關的悲劇,當家長將悲劇告訴兒童時,兒童可能會出現重覆心理受到創傷(re-traumatized)的情況,即會再勾起創傷的回憶。

2. 家長需考慮兒童的成熟度及發展階段來決定告訴多少程度。

如學前兒童會將天災人禍與現實及幻想混亂起來,將悲劇混入了自己的生活中,並未能懂得消除困惑。

而小學生雖然能明白現實與幻想是不同的,但當他在恐懼的情境或大壓力下,便會可能不懂將兩者分開,亦會將悲劇聯想到一些恐怖的電影或故事,可能將悲劇的恐懼放大。

他們亦會擔心會否與父母分離等。所以家長要小心處理。

3. 兒童個性的特質及性情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例如,當兒童本身已是容易受驚的,當他聽到這些悲劇時,這可能會增強了他焦慮的感覺;甚至更極端,有些兒童或會傾向忽視這些悲劇的報導,漸漸當他聽得多相閞報導時,他可能會變得更麻木及不能負荷。

Q: 家長該如何分享?

A: 家長不應被動地不正面處理兒童面對天災人禍的悲劇時的感受和想法,反之,家長應主動嘗試了解兒童聽到或看到什麼,及當中有什麼感受和想法,同時要讓兒童知道災難不是常常會出現的。

家長亦應釐清當中的誤解或錯誤的觀念,因很多時兒童因理解和認知能力有限,而可能會誤解了當中的報導。特別是小學生,因他們是不懂分辨出傳媒重覆報導都只是同一事件,他們會以為是再有其他災難發生或遇難人數愈來愈多,而產生更多的恐慌。

家長需留意自己對災難事件的表達、反應和言行,要樹立一個好榜樣給兒童,不應標籤事件中的人物,如形容反恐份子是「賤人」等,因兒童是會模仿你的表達的。

Q: 家長應要如何面對兒童對悲劇的不同感受和反應呢?

A: 細心聆聽兒童對事件的描述和分享,要讓兒童能有渠道表達出心裡不同的感受和想法,例如鼓勵兒童就災難事件發問問題,透過兒童的發問及家長的主動分享是能夠讓家長掌握到兒童對災難事件的誤解、恐懼和負面情緒有幾多。

家長可將焦點放在一些正面的信息上,如救援隊的努力、義工的無私等,以及社區為了幫助災難中的兒童及成人建做一個安全的環境及所作的一切支援,保持孩子對事件的正面看法。

如兒童因無助或無望而導致有憎恨的說話或行動出現時,家長需要多分享一些帶有鼓勵性及正面信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