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imagesCAXC7Z28

學校放榜

 

我發現本港有一個很特別的社會現象,就是學校放榜的日子,包括小學統一派位、升中派位和最近的中學文憑試。在放榜當天或者連續數天,大部份傳媒都會廣泛地報導公布結果、考生及其家長的反應和政府官員的回應等等,並視為重點/頭條新聞處理,像洪水般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不論你有沒有認識的人參與放榜,你都會知道今屆考生水平如何,有多少學生能夠派到心儀的學校去,和誕生了幾多位狀元等消息。這個現象令我這位「海歸*」真是嘆為觀止和百思不得其解。

 

*「海歸」是指從前曾移居海外的人,現在回歸香港生活。

 

加拿大的學生家長

 

回想起在加拿大居住的日子,子女由小學至大學的過程中,我從來沒有看見過他們的成績單,也沒有收過校方需要家長簽名的通告或文件,更沒有參加過什麼家長活動,與校方簡直是零溝通。孩子的功課和考試,都是他們自己「一腳踢」,家長沒有「參與空間」。

 

決定子女就讀哪一間小學和中學,是按照學生的居住地址而被獲派一間最接近的學校。至於升讀大學,當然可以自由選擇,學生只須在指定的期間內,完成一定的學分 (可以累積,不同的大學有不同的要求分數,通常是視乎競爭人數而定) 便可入讀。如果在著名的城市 (如多倫多和溫哥華) 競爭較為激烈,找不到學位,學生可考慮到其他鄰近或偏遠的市鎮去升讀大學。

當時身為家長的我,從來沒有擔心過子女派位和升讀大學的問題,更沒有經歷過什麼放榜的日子,最大的日子莫過於出席他們各級的畢業典禮。所以在子女整個學習階段,家長不會感受到太大壓力。反觀香港有些家長在子女放榜的時候,表現情緒激動 (如喜極而泣和失望沮喪等) ,他們承受的壓力可見一斑。

 

香港學生家長的壓力

 

儘管不斷舉辦心理教育講座和工作坊,為香港家長減減壓,但社會焦點仍然是放在什麼文憑試狀元、拔尖、尖子和名校生等等稱號,在這些「輿論壓力」下,家長們相互影響,形成各種心理反應,例如:擔心子女落後於別人或者有望子成龍的心態。以致當時得令的「潮語」應運而生,如怪獸家長、直升機家長和輸在起跑綫等。其實是反映現今香港社會物質主義掛帥,教育制度著重精英制,家長的行為和心態是順應環境而產生的。

 

香港的學生家長,你們曾否想過這些「放榜現象」會對社會、家庭和個人構成什麼影響?家長的壓力(子女的學業成績)有多少與它有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