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nightmare_280210

 

每個人童年經驗,或多或少會影響著我們日後的心理發展,精神分析學大師佛洛伊德認為「童年經歷」對構成夢境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筆者曾經經歷過一個持續兩年的惡夢,唯沒法找出原因而大感不惑,適逢當時正在學習一個「解夢」課程,老師要求每位同學分析一個夢境為作業,筆者當然把握時機,嘗試為自己解開心中的一個謎 — 持續兩年的惡夢。

 

惡爸爸 VS 惡夢

 

筆者的爸爸是一位「燥爸」,事無大小都可以令他大動肝火,最可怕的是他的「無名火」來臨時是沒有先兆的,令人防不勝防,例如:一頓飯菜端放在餐桌上,他會突然大喝一聲:「飯煮得這樣生硬,怎樣吃呀!」隨即打翻桌上所有東西,當時只有十歲八歲的我,被爸爸這一舉動嚇呆了,縮作一旁,不知所措。這個場面在我童年時是經常發生的,令我感到焦慮不安,成長階段就在誠惶誠恐中渡過。筆者長大後經歷過經濟的起伏,曾任職過售貨員又做過生活安逸的少奶奶,但這兩個角色相隔有數年之久,惡夢就出現在做少奶奶的日子裡,發夢重返做售貨員的生涯:穿制服、趕上班、招呼客人等情景,每次夢醒時都感到驚惶失措,生怕夢境成真。

 

惡夢的原兇

 

最後成功拆解了這個惡夢,原來是來自童年時家庭的不愉快經驗,對環境缺乏安全感,這些感覺埋藏在「潛意識」裡面,透過夢境而反映出來,正如佛洛伊德所說夢有時會為我們帶來一些「危險的告示」,提醒要注意潛在的危險,可能在我經濟生活穩定時,仍然不相信是事實,憂慮傾刻會有變掛,好像爸爸的情緒一樣變幻莫測,隨時要預備迎接暴風雨的來臨。

 

心理調適

 

當我覺知這個惡夢的來龍去脈,明白恐懼只是由「童年陰影」所造成,而非現實生活的危機,再回顧過去成長的變化,知道今非昔比,心也定下來,無須再焦慮,惡夢終於離我而去了。

 

從個人的經驗中,深深體會到家長的脾性和家庭的氣氛,對子女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實在值得我們關注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