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6 歲的許嘉澄小朋友參加了 Joy of Europe 繪畫比賽得獎,其作品更印成郵票,於塞爾維亞發行。到底許小朋友為甚麼會參加這個比賽?她又如何在4,000多位參加者中脫穎而出?我們訪問了她的畫畫老師, Simply Art 博藝堂純繪畫創作室的劉浩昌老師,分享一下許嘉澄同學得獎的致勝之道。

 


6歲許嘉澄小朋友的作品「熊貓開飯了」得獎,並印成郵票。


入選的8幅作品分別來自香港、台灣、泰國、印度、塞爾維亞、斯洛伐克及保加利亞。

 

這次許嘉澄參加的 Joy of Europe 繪畫比賽歷史悠久,在1969年為紀念世界兒童日(World Children's Day)而創辦,劉Sir 近年每年都會為學生報名參加這個比賽,不過得獎作品獲製作成為郵票,則是第一次。

 

劉Sir會讓學生將平時上堂的畫作參加比賽,今次比賽亦是如此。他強調很多國際性的繪畫比賽都可以讓小朋友免費參加,不需要收報名費,劉Sir更笑言這次幫小朋友將作品寄去參加比賽,並沒向家長收取報名費用,郵票錢也是他自己付的。

 

 

許同學專心有觀察力
本身為不少國際繪畫比賽擔任評判的劉Sir,認為許嘉澄同學得獎是因為她作品的原創性及個人風格:「動物是小朋友喜歡又經常接觸的題材,容易讓他們投入創作;而熊貓是富有東方色彩的動物,所以令評判留下深刻印象。許同學在作畫時會加入很多個人原素,令畫作變得豐富有特色;因為比賽只限 4 至 14 歲小朋友參加,年僅 6 歲的嘉澄憑着充滿童趣、率真的筆觸,相信為她的作品加了不少分數。」

 

劉Sir覺得嘉澄比其他學生有觀察力,他猜想平時父母的教養應記一功。「日常生活是小朋友作畫題材的靈感來源,小朋友見多識廣,可以從他們的畫作中表現出來。

 

我有一個學生平時畫的畫全是心形圖案,細問之下發現原來他家人很喜歡心形,家裡所有物件都是心形的,加上這小朋友的家長可能平時比較少帶孩子外出,令他的作畫題材十分貧乏。」劉Sir說每個星期只上一課,一堂一個半小時,如果小朋友平時對畫畫冇興趣,除了上堂平時不執筆畫畫,畫功就難有進步。

 

許同學的畫畫老師劉浩昌。

 

切勿硬將小孩子比較
劉Sir的兩個兒子劉見之(12歲)及劉禹之(9歲),在父母的薰陶之下,同樣對畫畫充滿興趣。大仔見之 4 歲時參加第 38 屆捷克利迪策國際繪畫展,更得到最高榮譽大獎。

 

大仔得獎贏得全城矚目,而劉Sir非常避忌將孩子們比較,怕令細仔覺得自己比不上哥哥,他這樣說:「見之畫畫着重色彩,對顏色比較敏感;而細仔禹之則對細節、線條比較敏感,喜歡着重細節的畫法。」

 

大人要觀察小朋友的長處,對他們多點鼓勵。而每個人的眼界都不同,能夠畫出自己的獨特風格,就能夠構成具個人特色的藝術作品。劉 Sir指很多小朋友喜歡畫漫畫,而畫漫畫很多時是模仿別人的作品,欠缺個人特色,更不用談論要達到甚麼藝術水平。

劉Sir的大兒子劉見之4歲時憑畫作「老虎」(圖上)獲得第38屆捷克利迪策國際繪畫展最高榮譽大獎。(文匯報圖片)

 

劉Sir自己是著名畫家,其學生又屢次於世界比賽中得獎,慕名而來學畫的人當然不少,不過劉Sir覺得並非每個人都有繪畫天份:「有些學生來到學校就找同學聊天,跑來跑去、周圍搗亂,有時我也會跟家長說,孩子的長處未必是坐下來安靜畫畫,叫他們嘗試讓孩子參加其他課餘活動。」因材施教,道理同出一轍,在小朋友學習繪畫的世界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