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香港人喜歡投訴已經不是今日才聽到的事,有在各種服務行業待過的朋友都知道,客人可以是千奇百怪,麻煩起來真的幾多苦水都吐不完。

媽媽護士長專欄|鬧完護士,個病人就會好?

醫護行業也許並非一般的銷售服務行業,但由於前線工作人員和病人家屬的頻繁接觸,往往也容易成為被投訴對象。

 

「顧客永遠是對的」這句說話聽起來有紋有路,但當中卻存在了一個很大的錯誤。我們先不要爭論到底醫院裡病人及病人家屬,與醫護人員是否「顧客與店家」的關係,雖然這樣想已經很有問題。但更大的問題,在於「非專業人士指點專業人士」這種在香港社會非常普遍的現象。

 

專業知識並非一講就明

醫療工作過程裡,有很多細節與專業知識,是沒受過相對訓練者所難以想像的。這解釋了為甚麼醫生護士的專業資格為甚麼需要嚴格的考核。一些醫護步驟與習慣,並不能三言兩語就可以很好地解釋得了,如果時間和空間許可,醫護人員當然會樂意向病人和家屬講解細節,但這卻並非每次都能做到完美。

 

於是,在某些情況之下,病人家屬看到了一些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又主觀地認為醫院方面犯了錯,便很容易在心底裡形成負面印象,甚至會衍生了投訴的念頭。

 

病人受傷,護士責無旁貸?

舉個例子,有時病人家屬在探病時,偶而會發現病人身上出現一些紅腫、瘀傷。他們很自然就會聯想到是否家人被疏忽照顧?甚至是被虐待?

 

其實病人在醫院裡本來有他們的行動自由,可能病人因為患病或服用藥物後,容易頭暈,一時腳軟帶來碰撞並非不可能。當然如果醫院有足夠資源做到醫護人員一對一24小時貼身看護,自然能夠把狀況好好控制,但理想和現實始終有距離。如果要真的把有活動能力的病人受傷機會減到最低,或者就只剩下限制病人活動這一途徑。

 

大家或者都有見過在醫院或老人院,有些病人被綁在椅子或床上。原因可能是因為病人雙腳無力,行動比較差,但又不聽護士勸告在有需要時找人協助,時常自己勉強行路又因此跌倒。最後在無選擇情況下,在家人和醫生商量後,只好替他穿上所謂的安全背心綁在椅子或床上。

 

其實這個辦法後遺症很多,因腳部長期沒有運動,肌肉會漸漸無力;病人會失去尊嚴;因長時間坐在椅上或臥在床上,亦好容易會形成壓瘡;甚至神智會變得混亂。

 

 

限制病人活動對於病人並非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有時醫護人員卻逼不得已而行之,其中一個原因,也許就是病人家屬每每見到病人出現紅腫瘀傷便瘋狂作出投訴。在家屬同意下病人的活動被限制,病人就只會出現上述的其他「副作用」,而不會有跌傷撞瘀的問題,那問題是否就解決了?而這情況對病人來講又是否最好?

 

其實,我們已經不講有些病人家屬立心要找醫護人員的過失,再試圖從中爭取賠償,因為這些畢竟只是很少數的個別例子。但好多時,家人過份緊張加上態度咄咄逼人,是否就是讓病人得到更好照顧的最佳做法?我可以大膽告訴你,剛好相反。

 

走進醫院大部分情況都不是件叫人感到愉快的事,但要令到病人獲得最好照顧,加快其康復速度,是需要病人、家屬和醫護人員三方面好好溝通與合作。一個對抗的姿態,永遠不會讓你得到最美滿的結局。

 

本文作者:媽媽護士長

 

兩子之母,護理學碩士畢業,任職公立醫院護士超過十年,曾經於最前線對抗沙士疫症,及後晉升醫院護士長。因懷有提升香港護理行業者質素之理想而開展教育事業,於多間專上學府擔任護理系講師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