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香港教育除了參考外國的教育方法,也受着中國傳統思想影響,上至大學,下至幼稚園、育嬰園,都提倡培養學生德、智、體、群、美、靈六育的發展,推行全人教育。而六育之首 –– 德育更是培育孩子重要的基石。德育者品德之培育也。到底如何才能培育出有良好品德的孩子呢?甚麼時候、怎樣教導孩子才是合適呢?

品格是天生還是後天養成?培育孩子好「品」牌

首先,我們先來認識品德。說起品德,有甚麼字詞會即時在你腦海中浮現?

懂分享?勇敢?有禮貌?要忍耐?有愛心?

心理學家沙利文 (Martin Seligman) 和彼得森 (Christopher Peterson) 識別出六種美德及 24 種品格,詳見下表:

他們透過科學實證,證明品格部份是天賦;然而環境、生活經驗、心理活動可以塑造大部份品格 (Park Peterson, 2009)。他們亦指出當我們覺察、承認及運用品格時,個人會更快樂、更滿足、更具彈性。

品格是天生還是後天養成?培育孩子好「品」牌

在初步了解品德後,我們便需要問問自己:「我希望孩子將來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在我們訂立培育孩子方向的同時,如何平衡孩子的本性和我們的期望?

在與家長討論上述議題的時候,時常都會遇上這樣的矛盾,「我希望孩子做個守規矩的人,可是他就是有掩不住的創造力,常常在規範以外跑」;「我希望培育孩子成為一個小心謹慎的人,可是她性格就是大情大性,難以掌握細節。」所以,在培育孩子品德的路上,除了父母自身的期望,更重要的是了解和欣賞孩子的特質和優點,明白他們的能力和限制,相應調節期望和指導方式,欣賞孩子的努力和進步,避免比較,以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的動力。

品格是天生還是後天養成?培育孩子好「品」牌

說到培育孩子品格,坊間有很多不同的模式、獎勵計劃或按孩子成長階段需要的培育要素和步驟等,指導家長教導孩子品德。任何切合孩子需要,而又行之有效的都是好方法;然而甚麼技巧、方式都好,筆者認為也不及父母身教重要,"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孩子從出生開始就以不同的感觀,感受在觀察世界,在並未建立所謂的對與錯觀念的嬰幼兒期,更是品德培養的形成和關鍵時期。家庭是學習品德的第一和主要場所,孩子在學校則是強化品德和價值觀的建立。孩子並不會一夜之間學會分享、或者變得勇敢,透過父母很多的愛護、接納、認同、陪伴和欣賞,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身教、說教就會變得有意義和具影響力,孩子便會從中觀察學習,慢慢培養出個人的品德果子。

品格是天生還是後天養成?培育孩子好「品」牌

最後,培育孩子從來都沒有一套特定成功的策略,其實家長們每天與孩子的相處、觀察和溝通才是最值得家長參考的天書,讓我們都從陪伴孩子成長中一起學習,建立良好的品格。

品格是天生還是後天養成?培育孩子好「品」牌

Reference: Peterson, C., & Park, N. (2009). Classifying and measuring strengths of character. In S. J. Lopez & C. R. Snyder (Eds.), Oxford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2nd edition (pp. 25-33).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本文作者:朱珮賢姑娘

註冊社工、表達藝術治療碩士
仁濟醫院學校社工及支援服務 – 駐幼稚園服務

熱愛自然,擅長透過不同藝術媒介,為有學習及情緒需要的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支援及輔導服務;曾任職於兒童之家、家長資源中心及婦女庇護中心,舉辦小組、工作坊及講座等,促進家校合作,與家長交流培育孩子的心得和應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