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當讀者看到以下的圖片,你們猜到這兩名小朋友正在扮演甚麼遊戲?筆者會在文末揭曉答案。

仁濟醫院專欄建立優質親子關係

馬當勞和柏克(MacDonald & Parke,1984)的研究指出積極與子女遊戲的父母,他們的子女普遍較受到同伴歡迎。親子遊戲時的愉快和互動關係,有助於兒童形成積極的安全依戀(Attachment)和穩定的情緒發展。筆者遇到不少家長,他們都曾表示當孩子有情緒行為問題時,自己很難處理,有些家長更表示孩子的情緒未處理好,但自己的情緒已失控。

仁濟醫院專欄建立優質親子關係

其實要小朋友完全理解和處理自己的情緒都有一定困難的,尤其愈年幼的小朋友,語言表達能力有限,他們未必能說出自己的感覺,當遇到不如意時,通常會以肢體行為表達。遊戲是一個很好的媒介可讓小朋友抒發及表達情緒,亦讓家長學習如何明白和回應孩子的感受。

仁濟醫院專欄建立優質親子關係

記得曾遇到這一個情境,一名小朋友正在玩玩具飛機,他詢問媽媽爸爸何時回來,當時其媽媽回答下星期就回來了,但過了不久,孩子又再問媽媽,他媽媽又回答了一遍,如是者,大約重覆問了兩三次,孩子的媽媽似乎開始不耐煩了。

 

得知原來孩子的爸爸因工作關係,常常需要往外地公幹,當刻立即明白為何孩子不停的詢問又詢問,因為媽媽還沒有回應及明白孩子的感受,若果當時媽媽這樣回應孩子:「媽媽見到你成日玩呢架玩具飛機,但見到你好似唔係咁開心,你係咪掛住爸爸呢?」,可能孩子的反應會不一樣,其實有時小朋友的問題未必需要一個「真正答案」,很多時背後都帶着原因和情緒,如果家長能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學習明白和回應孩子,彼此的情緒失控情況應該會減少。如何透過遊戲適當地回應孩子的情緒?我們可參考以下「眼、耳、口、心、手」的記憶法。

仁濟醫院專欄建立優質親子關係

「眼、耳、口、心、手」記憶法

眼:先觀察孩子進行遊戲時的表情

耳:留心聆聽孩子在遊戲時的表達和說話

口:描述和回應孩子的感受

心:用心感受和理解孩子的情緒和背後出現情緒的原因

手:適當時候可給予孩子大大的擁抱

仁濟醫院專欄建立優質親子關係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從來沒有捷徑,是需要用心經營的。其實親子遊戲時間未必一定每次要教小孩某樣新東西或一定要有教育意味的。優質親子遊戲時間的目的是父母與孩子共享一段美好的時光,親子之間一起享受單純的樂趣,活動的種類與性質並不重要,只需要彼此的享受與投入。

 

圖片是筆者某天與小朋友外出燒烤遊樂後他們回來進行燒烤的角色扮演,只要記得,你與孩子共享的親子遊戲時間愈多,他們就愈能有正面情緒和健康快樂地成長。

 

 

本文作者張玉蘭姑娘-註冊社工

有多年兒童及家長工作經驗,曾任職特殊幼兒中心及復康機構,擅長以遊戲為兒童進行輔導,曾為多間學校舉辦小組、工作坊及講座,與家長交流育兒經驗及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