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不少家長都擔心小朋友胃口不佳的問題,有些小朋友從不表示肚餓,對食物不感興趣,但對玩耍、探索或與人互動卻有強烈的興趣;有些會拒絕吃有特定味道或外觀的食物,但給予喜歡的食物時食慾卻很好,長久下來,小朋友會容易岀現某種的營養缺乏、免疫力降低,嚴重的話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行為和學習問題,產生記憶或行為的缺陷及依賴性學習,還有機會對兒童往後的神經系統發育產生深遠的影響。中醫常見的治療方法有內服中藥、針灸、捏脊和耳穴等。由於有些中藥口感較差,胃口不佳的小朋友用外治法較為合適。

仁濟醫院劉維瑋註冊中醫師談改善小孩胃口

針灸療法中我們常點刺四縫穴,用三棱針在小朋友雙手四縫穴處( 即掌側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第二關節中部) 點刺,擠出淡黃色液體,然後再用消毒棉擦乾即可。四縫穴為經外奇穴,能直接通過手三陰經與全身經絡緊密相連,點刺四縫穴能促進胃的受納,從而使脾胃功能得以恢復,在臨床上小朋友點刺數次後,飲食的情況有明顯好轉。

 

針灸療法效果雖好,但不是每個小朋友一開始就能接受,小兒推拿也是我們常為小朋友治療的方法之一,針對小朋友胃口不佳多用推脾經、推胃經、摩腹、捏脊等方法。

 

➢ 脾經在大姆指的外側緣,從指尖至指根處。從指尖開始推向指根為補脾經,從指根到推向指尖為清脾經,來回推則為平補平瀉,為清補脾經。補脾經可健脾胃,補氣血;清脾經可清熱利濕,化痰止嘔;清補脾經則可和胃消食,增進食慾。

➢ 胃經在姆指第一掌骨的外側緣(赤白肉的交際處),從腕橫紋至姆指根的部成一直線。從腕橫紋向大姆指的指根方向直推,為清胃經;反向為之則為補胃經。清胃經可清中焦濕熱、和胃降逆,瀉胃火;補胃經能健脾和胃,幫助運化。

仁濟醫院劉維瑋註冊中醫師談改善小孩胃口

於小朋友的姆指外側來回按摩,有助改善小朋友胃口。(圖片來自互聯網)

 

➢ 摩腹可磨擦雙手至微溫後,用掌根輕輕在臍周順時針輕揉,可調理脾胃,幫助消化。

仁濟醫院劉維瑋註冊中醫師談改善小孩胃口
順時針方向按摩小朋友肚皮,亦有幫助消化之效。

 

➢ 捏脊通過連續捏,提,拿等手法刺激患兒的督脈,揉按五臟背腧穴或足太陽膀胱經,達到調整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改善臟腑功能以及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研究提示捏脊能改善大腦皮層植物神經活動功能,增加小腸吸收功能,使食慾好轉,加強脾胃功能。

仁濟醫院劉維瑋註冊中醫師談改善小孩胃口

按摩背部兩側的五臟背腧穴以及足太陽膀胱經,對於改善臟腑功能以及增強機體抗病能力亦有幫助。(圖片來自互聯網)

 

➢ 耳穴中的脾、胃、小腸、大腸等穴位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導滯作用;神門、交感、內分泌可調節臟腑、疏肝和胃。通過王不留行籽貼壓、按摩刺激上述穴位,可加強其調理脾胃功能的作用,達到增進食慾的效果。

仁濟醫院劉維瑋註冊中醫師談改善小孩胃口

按摩耳穴對應腸胃的穴位,亦有幫助胃口的功效。(圖片來自互聯網)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若有關於仁濟醫院中醫服務查詢,請致電2370 2216查詢或瀏覽仁濟醫院網頁:www.yanchai.org.hk內中醫服務內容。

 

 

本文作者:劉維瑋註冊中醫師

劉維瑋註冊中醫師

仁濟醫院暨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及臨床教研中心(下葵涌)、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