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BB出世後,每一步成長都是父母關注的指標。關於BB成長步伐,坊間一直眾說紛紜,老人家「三翻、六坐、九扶籬」的說法你可有聽過?若果BB太早識企識行,反而未必是好事?學行車是否因不能幫助幼兒學行,已被淘汰?關於BB學行的傳聞傳說多不勝數,我們特意找來兒科專科林嘉儀醫生,為大家拆解有關幼兒學行的種種迷思。

林嘉儀醫生
兒科專科林嘉儀醫生

 

BB「1歲識企」是成長指標?

小朋友「1歲識企」是正常的,大約9至10個月便可以扶著東西左右移動、到大約12個月大,他們就一般可以自己放手站立一段短時間。直至12個月至18個月大,一般的寶寶都可以自己走路了。

學行
BB學行進度人人不同,沒有過份落後,家長也毋須太過擔心。

BB太早學識行路未必是好事?

研究顯示,大約10%的小朋友都會沒有爬行這個階段,直接學走路。如果小朋友其他方面的發展正常,例如左右的身體活動或者協調都是正常,又不覺得他關節很緊,其他範疇的發展亦算正常的話,家長都不需要太擔心。

 

學行車不能幫助小朋友正確學行路?

其實美國兒科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簡稱AAP) 都不建議小朋友用學行車,因為小朋友坐學行車,其實他們走路的姿勢是一邊坐著、一邊運用小腿用力前進,未能幫助小朋友鍛鍊正確的走路姿勢。

學行車
把BB放在學行車 (baby walker) 內雖然比較安全,但讓BB腳尖用力,其實會防礙BB學習行路,多年前已被逐漸取締,部份地區亦已禁售。

BB車仔
不同類型的「車仔」其實會讓BB「用錯力」,未能輔助BB學行。

如果家長對小孩的發展有任何擔心,都建議家長找他們的家庭醫生或兒科醫生,再作詳細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