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1

 

空巢期是指子女長大成人後,相繼獨立而脫離家庭,家裡只剩下夫婦兩人或其中一人獨自生活。

 

這個階段大概會出現在父母中年後期或晚年。隨著社會變遷、家庭結構改變和人口老化等問題,空巢家庭已經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亦是大部份人的必經階段,我們實在有必要去好好學習如何適應空巢期,或者為空巢期的來臨而作好心理預備,這樣,便可以安然渡過。否則,可能因為適應不良,而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如失落、空虛和煩躁等,甚至可能會影響精神健康,如出現抑鬱症和焦慮症等精神病徵狀。又可能會導致夫婦子女關係不和,如增加衝突和溝通困難等,尤其是對夫婦而言,彼此需要的協調和適應比一位父或母親獨自生活更為複雜和困難。以下討論一下夫婦在適應空巢期需要注意的地方。

 

太太要適應

 

太太要適應母親角色的失落,因為隨著子女的成長獨立,經已脫離了担任母職的位置,過去從角色中得到的認同和滿足感,現在明顯減退了。因而可能會令太太感到自我價值低和空虛失落,實在需要重新檢視生活的方向,例如:發展個人興趣、進修和參加義務工作等,有助提升自我價值和增加快樂元素。所以,空巢期是女性尋求自我的一個新轉機。

 

 

丈夫要適應

 

丈夫要適應生理出現老化現象、職業生涯進入樽頸、退休生活及年邁親人老年期的依賴等。在這些適應過程中,會容易令男士感到壓力而產生負面情緒,如焦慮不安和脾氣暴躁等。

 

在空巢期間,丈夫學習接受體能不如以往的事實,從而更注重身體健康,調適工作和生活節奏,將步伐和速度減慢下來。並在退休前作好預備,按個人的生活方式而訂下退休計劃,可與太太分享一下,好讓彼此協調日後的生活。丈夫可能需要適應工作之外的人際關係,例如:為擴闊社交生活圈子而認識新朋友等,令退休生活更為豐盛。從這些適應中,感受到男性也許像女性一樣,空巢期亦是他們尋求自我的一個新契機。

夫婦共同要適應

 

彼此要接受子女長大、獨立和離開家庭的事實,與孩子發展為成年人關係,不但對他們的管教或約束調整到近乎零。而且,還要接受和尊重孩子的個人生活方式和態度,採取一個自由不干預的政策,例如:盡量不涉及子女的私人或家庭生活,只扮演他們的最佳聆聽者和支持者,但要保持定期的接觸,如協議每星期一次茶聚等安排,彼此表達關懷。這有助父母增加安全感,減少懷疑子女「有毛有翼」,再不會關顧他們的負面情緒。而且還可以增進夫妻感情,因為透過家庭親子活動,建立大家的共同話題和加強家庭的凝聚力,令夫婦感受到彼此的重要性。

 

除了子女之外,夫婦要重新適應「二人世界」,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為第一:夫婦養兒育女的時間遠比為人父母前的「二人世界」多,彼此已經適應了長久以來,兩人之間的相處是以孩子為生活重心,如今,夫婦中間的「橋樑」移開了,兩人再度「零距離接觸」,真是何等不習慣啊!例如:有妻子說自從孩子離開後,才發現丈夫有那麼多的缺點;也有丈夫說現在才發覺太太是這樣囉唆的。所以夫婦間實在需要時間去重新認識和了解對方,從而調整相處之道。

 

第二:在「橋樑移開」的過程中「人事經已幾翻新」,夫婦彼此不再是處於「年青貌美、英俊瀟灑」的年代,而是面對著各人生理上的變化,如更年期、體能衰退,甚至經歷著一些長期的病患,如痛症、糖尿病、血壓高、癌症和中風等。這個時期,彼此間的互相理解、關懷、支持和體諒猶為重要。能否增進夫妻感情,這一點起著關鍵性的因素。

 

第三:有些家庭在空巢期同時發生了經濟上的變化,例如退休或處於半退休狀態。夫婦因為需要適應這些改變,他們有些要節省開支,為了保障將來生活;但有些到處遊山玩水、享受人生。當中的適應,有賴互相體諒和協調,以家庭幸福為依歸。

 

第四:夫婦彼此要調適社交生活的模式,既有個人空間,又有共處的時間,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例如:太太以往在丈夫忙碌於工作的日子,可能已經建立了個人的社交圈子,如打牌、跳舞、唱歌和運動等活動,現在可能需要減少些個人活動,來陪伴處於「休閑時期」的丈夫。夫婦可考慮發展一些適合兩人共同興趣的活動,在共處的時間既有共同的話題,又有彼此認識的朋友。

 

最後,在空巢階段,父母已經不用花精神時間去照顧子女,如果家中有長輩的話,好讓夫婦多點時間去關懷和合力照顧年老的上一代,不但可以令老人家開心快慰,令孩子有一個孝順的榜樣。而且,更令夫婦之間互相欣賞和感激,從而增進夫妻感情。

 

攜手走好人生的下半場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如果夫婦能夠適應好空巢期,把握這個階段,重新去學習戀愛,將沉澱的愛情活化過來,為平淡的婚姻生活添上姿彩。例如:用言語去表達對對方的關懷、欣賞和感激,參加一些夫婦營和拍婚紗照等活動,重遊昔日拍拖地方,一起重翻結婚或兒女照片,好讓彼此重溫過去甜密的回憶,重組浪漫氣氛,加添生活情趣。

 

另外,彼此學習互相扶持,携手走好人生的下半場,將美滿婚姻延續,作為兒孫的一個典範,令空巢階段變得充實、積極和有意義。

參考資料

 

286 期 松柏之聲 衆言堂 (2001):夫婦和睦之道Retrieved June 10, 2013, from  http://www.thevoice.org.hk/v0286/04k.htm

 

明報,張艾渟 (2013) :夫婦臨老再學拍拖 空巢期減摩擦。 Retrieved June 10, 2013 from   http://hk.news.yahoo.com

 

鄭玉英:子女離家時的壓力與空巢期的生活適應。輔仁大學。Retrieved June 10, 2013
from http://www.socialwork.com.hk/artical/family/parent031.htm

 

百度百科: 空巢家庭。Retrieved June 10, 2013
from http://baike.baidu.com/view/402896.htm

 

林美伶 (2006) :空巢期之探討。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網絡社會學通訊期刊。55Retrieved June 10, 2013 from http://www.socialwork.com.hk/artical/youth/5b04.htm

 

Google Images. Retrieved June 20, 2013 from http://images.goog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