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自理,意指於日常生活中能自我照顧。有良好的自理能力,幼童就可以自行進食、可以自行如廁、可以自行洗澡。這樣,家長可以放心讓幼童在外學習、生活。但如果沒有良好的自理能力,幼童每每都要依賴成人,就變得缺乏自信。

一般幼童的自理發展:

一般幼童的自理發展:
8-12個月達到的自理能力

-會用手拿食物放進嘴裏
-替他更衣時,他會合作地伸出手腳來
1至2歲自理能力
-會嘗試自己用匙羹進食和用杯子喝水
-會脫掉自己的鞋子
-會告知他人如廁的需要

2至3歲達到的自理能力

-白天不會尿濕褲子
-能自己吃東西,而且技巧已較為熟練
-會穿上和脫掉簡單的衣服(例如:穿上短褲、脫下
開胸上衣等)

一般幼童的自理發展:
3至4歲達到的自理能力

一般幼童的自理發展:

-通常在晚上都不會尿濕褲子
-能熟練地用匙羹吃東西
-可以自行脫掉簡單衣物,也會解開衣鈕,但仍要
他人幫忙把衣服穿好
-會自己穿上不用綁帶的鞋子
-會自己洗手

4至6歲達到的自理能力

-學習使用筷子
-會自己洗臉和刷牙

 

如何可以讓幼童有效學習自理?

家長學會放手

現代社會,幼童因過着富裕的生活、父母長輩的寵愛、傭人的照料……這些都削弱了幼童學習自理的機會。然而,偏偏自理需要透過每日生活的經驗累積才能學會,自理成為生活習慣的一部份,透過不斷練習,幼童才會逐漸掌握箇中的技巧。反之,就會削弱幼童的自理能力。

活動分析

我們可以把活動細分為若干個步驟,例如洗澡,可以分析成以下步驟:
a 預備衣服
b 開水喉,試水溫,沖濕身體
c 擠出沐浴露
d 塗抹沐浴露於身體不同部位
e 沖水
f 抹乾身體
g 穿上衣服

家長可以先選較容易完成的步驟練習,讓幼童可以有滿足感及成就感。於較困難的步驟,家長可以提供多一點協助,然後逐步減少協助至能獨立完成。在進行活動中,家長可以透過觀察幼童,了解幼童的能力,檢視那一個步驟較弱,再加以練習。

給予獎勵,強化自理項目

如果大人在工作上得到上司的賞識甚至獎賞,相信工作上一定會更加把勁。同樣,如果幼童在學習自理上,例如:玩完玩具能夠好好收拾,大人口頭讚賞或者給予小獎勵如貼紙,相信他們下一次會更願意表現得更好。家長不要視之為理所當然,更不要吝嗇你們的讚賞,正面的鼓勵能夠讓幼童有滿滿的信心及意欲去繼續練習。

朋輩學習,互相模仿

當幼童上幼稚園時,家長可能會察覺幼童在各方面都會快速成長,部份的原因在於他們會觀察身邊的小朋友,會模仿其他小朋友的行為,然後自己試着練習,最後,學會了。例如:小悠可以如廁,我又跟着坐着;小珆可以畫畫,我也跟着試試看。朋輩能帶給小朋友學習的動力,多與其他小朋友一起學習、玩耍、交流都能促進他們的自理能力。

每位幼童都有他們學習的時間表,只要家長學會放手,讓小朋友多嘗試,多練習, 他們定會一天比一天的獨立、進步。

資料來源: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共享育兒樂

本文作者:仁濟醫院圓玄學院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一級職業治療師 梁玉芳姑娘

本文作者:仁濟醫院圓玄學院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一級職業治療師 梁玉芳姑娘

延伸閱讀 >> 更多仁濟醫院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