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所謂相爭不足,分享有餘。心理學家楊潔瑜育有兩子,有這抗疫期間以身作則,與小朋友製作共 4000枝搓手液送給不同機構,好像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中國基督教播道會、鄰舍輔導會、J Life foundation、香港學生輔助會等,從小養成他們樂於助人的習慣,讓這世界充滿愛。

心理學家分享育兒心得:教導兒子助人為樂 製作搓手液送基層市民

心理學家分享育兒心得:教導兒子助人為樂 製作搓手液送基層市民

以身作則教育小朋友

心理學家楊潔瑜育表示,她從小便教導小朋友「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並且教導他們每個行為也有後果,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以身作則是她的育兒心得,例如他們不想小朋友看電視,自己也不會看電視,只會間中看教育性的短片,手機也是待小朋友睡了才用。

要養成小朋友樂於助人的習慣,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去幫助別人,例如空閒時會帶小朋友到沙灘執垃圾和煙頭,假日會一起做肥皂送去不同機構。最近,因應疫情問題,便與小朋友一起製作搓手液送給有需要的人。

心理學家分享育兒心得:教導兒子助人為樂 製作搓手液送基層市民

如何教育小朋友利用這疫情幫助別人?

她坦然,透過製作搓手液,小朋友有許多得着,例如開始時需要在網上購買膠樽,向不同商舖格價,然後學習製作搓手液,再找非牟利機構捐出等等。「疫情令我們明白世上許多東西也是無價的,亦看到很多有心人互相幫助的情景。我們幸運地成功購買原材料,亦感恩有朋友贊助物資,我們才能成功製作數千枝搓手液,希望帶出互助互愛的精神。」

透過義務工作 學習助人為樂的道理

從兩歲開始,她便會帶大仔去參與賣旗活動,細仔出生後也會一同參與。長大後,他們便開始參與環保相關的活動,例如到海灘執垃圾、街邊執煙頭等。他們更一起成立Soap Ku,免費教導小朋友製造肥皂和免費派發肥皂去不同機構,藉此傳達天然、環保、助人為樂的信息。她坦然,自從他們看到海灘上無數的垃圾及塑膠瓶後,環保意識有所提升。現時大兒子外出一定會帶餐具、環保袋、吸管及說服身邊的同學嘗試用肥皂。

心理學家分享育兒心得:教導兒子助人為樂 製作搓手液送基層市民

其實義務工作不僅可以幫助別人,也可以讓小朋友知道,自己的一個小行為足以影響社會,甚至地球,藉此增加他們的同理心。因此,父母空閒時不妨帶小朋友參與義工活動,一起教導他們助人為樂的道理吧!